古人常說“多事之秋”,秋天,到底哪些事情多?
字型:
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風景,春花秋月,冬雪夏蟬,不知道你最喜歡的是什么季節呢?對我來說,我更喜歡秋季。
秋天,是稻谷豐收的喜悅季節,也是草木枯黃萬物凋零的季節,我喜歡它的秋高氣爽,也喜歡它的蕭瑟意境。
也有人不喜歡秋季,因為自古就有“悲秋”的說法,秋天總是給人太多悲傷的感覺,比如杜甫就在詩中感慨: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就連“愁”字的寫法也是“心上秋”,“心”字上面一個“秋”字就組成了“憂愁”的“愁”字;同時,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秋,往往藏著或多或少的一些負面情緒,比如有兩個非常著名的成語:“秋后算賬”和“多事之秋”。
古時候的刑罰一般集中在秋冬季節,有秋后問斬的法令制度,所以后來就有“秋后算賬”的說法。另外還有一個著名的成語:多事之秋。
秋天,到底有哪些事情比較多呢?
多事之秋,主要是指事情變故很多的時期,并不一定特指秋季,但是,古人在造字和造詞時,并不會無緣無故就把多事的季節強安在秋季頭上,不然怎么不說“多事之夏”或者“多事之冬”呢?
所以,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多事之秋”,一定也是符合客觀事實的。那么“多事之秋”,到底哪些事情多?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有人說既然是秋季,那當然最忙的就是秋收。古人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中國歷來是一個農業大國,一年四季各有分工,只有把握住每個季節,老百姓才能吃飽肚子。
秋季,自然就是以“收”為主,當農作物成熟以后,就要及時收割處理,光是秋收這件事,就讓秋季被譽為是一年當中的“大忙季節”。
除開秋收以外,秋季還有一件事比較忙,古人說: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天有四時,就是指春夏秋冬。王有四政,就是說朝廷施政也要順應天時,春天適合慶典,夏天適合賞賜,秋天適合處罰,而冬天則適合行刑。
剛才我們也說到“秋后問斬”和“秋后算賬”,秋收以后,老百姓開始清閑下來,這個時候,朝廷就忙著公開處罰犯人,老百姓都有空來看熱鬧,這就是古時候秋季第二忙的事情。
多事之秋,秋季除了秋收和“秋后問斬”以外,還有第三忙的事情,那就是讓老百姓最害怕的——戰爭!因為秋收過后,老百姓的谷倉都堆滿了糧食,而且勞動力也閑了下來可以征召入伍。
糧草充足、兵強馬壯,所以秋季最適合發動戰爭;而對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來說,選擇秋季南下掠奪,也正是時候,所以我們看一看歷史就知道,如果想要打仗,古人一般都會選擇在秋季發動戰爭。
戰爭一旦爆發,就必定有一方陷入危機當中,因此又叫“危急存亡之秋”,這是諸葛亮《前出師表》的一句名言。比如曹丕篡漢就發生在秋季,公元220年的十月份,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東漢滅亡。
翻開歷史就可以看到,秋季,對老百姓來說往往多災多難,而對于國家而言,秋季往往是內憂外患,這也就難怪古人要把秋季說成是“多事之秋”了!
文:有畫說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