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福報,皆源于3件事,何時開始做都不晚

字型:

“福”字,是寓意最吉祥的漢字之一,比如說生活要幸福,人人都盼望自己有福氣、得福報,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貼上一個大大的“福”字……

對“福”的向往,是中國人已經傳承了數千年的美好追求,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福”的概念,甲骨文中“福”字的寫法,看上去像一雙手舉著一壇酒敬獻給神靈,以求神賜予福佑,所以“福”字的本意就是得到神的保佑。

后來“福”字的內涵逐漸豐富,到現在已經包含了富貴、平安、長壽、快樂、幸福等非常多的美好寓意,將這些所有的“福”集中總結起來,就是古人所說的“五福”,一個人如果“五福齊備”,那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所追求的福氣和福報,到底是怎么來的呢?其實,一個人的福報,皆源于3件事,何時開始做都不晚!是哪三件事呢?

古人說孝是福德之根,百善孝為先,一個人想要有福氣、得福報,那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因為它是福德的根本。

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說“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孝與不孝,都是一種榜樣,我們今天是怎樣對待父母的,以后兒女也將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

要做好“孝”,得從三個方面開始,第一是養,要做好最基本的贍養,至少要把老人的衣食住行和溫飽問題解決;第二是敬,敬就是尊敬,不能沒有耐心,有些老人反應比較遲鈍,又有點固執,有些做兒女的就會大呼小叫甚至叱喝怒罵。

《論語》中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說,就算你給父母最好的物質條件供養他們,如果沒有“敬”,那和養狗養馬有什么區別呢?

第三是“順”,要主動尋找父母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讓他們從心理上感到順暢,每天都很順意。把“養”“敬”“順”這三點做好,也就真正做到了孝順。

讓福報自來的第二件事,是“感恩”。孝順的人,其實就是感恩父母的體現,古人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感恩二字,并不只限于受人恩惠之后的報答。

“人要常懷感恩之心”,這句話中感恩的物件,包括了世間的萬事萬物,就好比我們每天吃飯也要懂得感恩,蔡瀾先生有本書叫《碗凈福至》,珍惜食物,同樣是感恩。

晚清名臣曾國藩吃飯有個習慣,一定將碗吃得干干凈凈,就算一粒飯掉到桌子上地上,也要撿起來吃掉,這樣做當然不只是舍不得,而是有句老話叫“惜以積福,儉以養德”,感恩每一粒糧食,就是在積福。同樣,對其他的事物,也要常懷這種感恩的態度,感恩的人,才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才會“惜福福常在”。

福報自來的第三件事,是“善”,做人要善良,要心存善念,這也是老生常談,但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件事。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但如果要你回想一下自己做過的善事,恐怕并不會很多。

當然,善,并不一定是捐贈放生這些需要付出錢財的事情,古人說“日行一善”,走路時看到路中間有塊石頭,你把他搬到不會絆倒別人的地方,這就是善;看到好人好事,發自內心地贊美一句,也是善。所謂行善積德,首先就是不要讓自己惡,做個好人就是善,當自己有能力以后,再量力而為做些救濟幫扶的好事。

按照傳統的說法,人生的福氣和福報都有定數,享福的同時也在消福,所以人生在世,就要時時記得做好“孝”“恩”“善”三件事,才會“惜福福常在,隨緣緣自來”。

文:有畫說藝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