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命運的方法——明心相
字型:
《禮記·大學》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說: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都是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后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后天下平定。
不管你做什么事,一切都要從正心開始。要正心,必須明白心是什么?請認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人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意識心”。換句話說:物質的擁有與支配,只不過是想滿足人自己的心而已。
人每天都在與自己的“心”打交道,人只不過是在找心的“感覺”。錢財多與少、物質得與失、事業成與敗無不是人心的感覺。不是錢財、物質在人手里才叫“有”,是人擁有的東西,人的“心”在認可“有”才算“有”;別人的東西和錢財拿在手里,人“心”里不認可,所以還是“無”。人住自己的房子,心感覺自己“有”房子;而住別人的房子,心感覺自己“無”房子。請你細心認真去體會…有與無、得與失、多與少、成與敗…
我們每天會看電影、電視、書、報、雜志,看時開心(可能還會出現其他的心理活動),過后心就有失落的感覺。會去旅游、玩樂,玩時開心,過后心又會有失落和空虛感。
我們吃飯,菜不合口味,雖然擺了一桌,肚子是飽了,但心里感覺不愉快;假如菜合口味,就算只是一兩盤,吃飽后就會感覺踏實。住的房子,環境好、寬敞,心會感覺舒服;環境不好、簡陋狹小,心便會感覺壓抑。穿衣,也一樣是在找心的感覺。
我們日復一日地在找心的感覺,快樂時少,失落時多,尋尋覓覓……為什么就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呢?是由于我們不曉得心在哪里?所以心無主宰、空虛,不曉得自己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心安樂、滿足。大家也從來沒有去認知自己的心,而要認清自己的心,必須明白“心”與“相”的關系。
古代人造字時,把“心”上有“相”就叫做“想”。人天天感覺心里在動的,都是“相”,不是自己的本心。只是錯把活動著的“唷比銜親約骸?
人從生到死,每天從不中斷地產生“相”,一個動機接一個動機,一個境轉另一個境,無一刻清凈。假如你還不能明白這個“相”是什么,就請看以下的例子:
黃金是本體,用黃金做成的像、首飾或其他不同外形的東西叫做“相”,也可說為“形相”(形象這個詞應該是形相才對)。也就是說不管你用黃金做出任何外形的東西,這個外形叫做“相”,而黃金這個本體是不變的。“相”與“體”是不可分的,即“相”與“體”是一,不是二。即你找不出“相”與“體”的分界點。黃金能變,所變化出的外形也還是黃金。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相”與“體”。即能變的是“體”,不能變化的是“相”。
人每天通過眼、耳、鼻、舌、身體等接觸外界,使心上產生了無數的分別、執著,這些分別、執著就是心“相”。得與失,有與無,成與敗,好與壞,善與惡,福與禍,吉與兇,大與小,黑與白,長與短等等,都是人心上的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想與感覺。
很多人將“相”理解為面相,事實上面相是心相的體現,也就是人經常所說的“相由心生”。人平常覺得大多數小朋友可愛,大人覺得可愛的比較少,是由于小朋友的煩惱少,大人的煩惱都寫在了臉上,所以大人不太可愛。喜歡美的朋友一定要先從內心將煩惱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