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二十四節氣——驚蟄
字型: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當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驚即驚醒,蟄為蟄伏。這個節氣前后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許多在寒冷冬季冬眠的昆蟲或動物,被逐漸出現的陣陣春雷驚醒,結束蟄伏的生活,“驚蟄”因此而得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后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大忙時期。
一、驚蟄時節如何養生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由于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中醫很早就提出“春宜養肝”的說法。春季只有保持肝臟的生理功能,才能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如果忽視了護肝養肝,肝臟機能失常,則易發生上述病癥。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春季注意調理起居飲食可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第一,生活上不要過分勞累,造成體質下降,容易使疾病乘虛而入;第二,要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切忌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第三,飲食上以具有保陰潛陽、清肝降火旺的食品為主。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此外,在這個時節里,江南的“倒春寒”現象要一直延續到驚蟄的最后幾天,而北方的寒冷氣候則時間還要更長一些,所以“春捂”在此節氣中還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節氣中不要因天氣變暖而將衣服減得過少。應隨氣候冷暖而適當增減衣服。
二、驚蟄時節養生食譜
1、鴨血菠菜湯
材料:鴨血200g、菠菜100g、海燕魚半條、姜片少許、蔥段少許、枸杞少許、海鮮粉少量。
做法:沙鍋放油燒熱,下姜片、蔥段爆香后里放水燒開;海燕魚處理干凈后放入沙鍋中煮15分鐘,撈去姜片和蔥段;鴨血洗凈切片,入鍋中煮熟,撇去浮沫;最后放鹽、海鮮粉調味,加入菠菜段、枸杞子再煮兩三分鐘即可。
功效:鴨血性平,營養豐富,養肝血、治貧血,是保肝的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作用。鴨血菠菜湯可養護肝臟、疏理肝氣。
2、氽四鰓鱸魚
材料:活四鰓鱸魚750克,春筍80克,蛋清1個,精制油50克,蔥段5克,姜片5片,黃酒10克,精鹽10克,味精3克,清水760克。
做法:鱸魚洗凈刮鱗,春筍剝殼洗后切成片。雞蛋打破取蛋清打起泡備用。鐵鍋大火燒熱,放人生油,投入蔥段、姜片,待爆至呈金黃色時,即將鱸魚腹部朝上下鍋,略煎片刻;再把鱸魚翻身背朝上,烹人料酒,加蓋稍燜;稍后揭蓋,加入清水,滾沸5分鐘,待湯呈奶白色時,再加蓋,用小火燜6分鐘;隨后揭去蓋,加入春筍、鹽、味精,用大火燒沸,將蛋泡糊倒人即可出鍋。
功效:益脾胃,補肝腎,健筋骨,安胎。
禁忌:有腸胃道慢性病者,有實熱、實邪者不宜食用。
3、紅燒菇筍
材料:蔥白20克,水發冬菇50克,凈竹筍、白蘿卜各80克,調料若干。
做法:將冬菇去蒂。筍在沸水中氽過,切骨排片。白蘿卜刨皮,切骨排片。蔥白切段。均洗凈。炒鍋放火上,倒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放人白蘿卜炸過撈起,瀝去油。鍋底留油20克燒熱,下蔥白煸過,倒入冬菇筍片略煸,加入白糖、醬油、油炸蘿卜片及水,加蓋燒5分鐘,調人味精香醋,勾薄芡即可。
功效:強陰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清熱解毒,化痰益氣,利膈爽胃。
禁忌:脾虛便溏者慎食用。
4、肉末蘑菇燒豆腐
材料:豬肉末50克,蘑菇10克,豆腐200克,醬油10克,蔥花、姜末、黃酒、豆油各適量。
做法:將豬肉剁成肉末,蘑菇洗干凈用溫水泡,切成小方丁,泡蘑菇的水留用;再將豆腐切成小方塊,沸水焯過備用。油鍋加熱后,先把豆腐煎至兩面黃,撥在一邊,再下蘑菇、蔥、姜、肉末,煸炒至透,然后將豆腐拔下,加入黃酒、蘑菇湯、醬油同燒,燒至人味,出鍋即成。
功效:補益氣血,健脾醒胃,抗癌。
禁忌:痛風及血尿酸高者少食。
5、白汁桂魚
材料:活桂魚l條(約1000克),瘦火腿25克,青豆50克,料酒25克,精鹽6克,味精5克,蔥、姜各10克,湯100克,水淀粉10克,精制油50克,高湯200克。
做法:將桂魚刮凈魚鱗,割開臍眼,用筷子從口腔內絞出魚鰓和內臟,洗凈后斬去兩側和背部的魚鰭,下開水鍋燙一下撈出,放入冷水中,用小刀輕輕刮去皮面黑皮,在魚肉兩側各劃幾刀使其人味,用少許鹽擦勻。火腿切丁。青豆洗凈瀝干。桂魚置長盆內,撒上精鹽,加蔥姜、料酒,上籠用大火蒸15分鐘取出。然后將炒鍋燒熱,倒人生油,放人火腿丁、青豆,加入高湯、精鹽、味精,潷入蒸好的桂魚湯汁,待燒開后用水淀粉勾芡攪勻,出鍋澆在桂魚上即可。
功效:]補氣血,療虛勞,益脾胃。
禁忌:寒濕偏重(腹痛畏冷、便泄如水、舌苔白膩等)者不宜多食。
6、龍井蝦仁
材料:活大河蝦300克,龍井新茶1.25克,雞蛋清1個,黃酒15克,精鹽3克,味精3克,濕淀粉35克,生油70克。
做法:將蝦洗凈,出蝦仁,放在竹籮里,用清水反復漂洗3次,見蝦仁潔白后取出,瀝干水分,再用清潔干毛巾吸干水分,放人碗中,加精鹽、味精和雞蛋清,用筷子攪拌至有黏性時,放入淀粉拌和上漿。另取茶杯一只,放進龍井茶葉,用開水50克泡開,不必加蓋,1分鐘后,泡后的茶葉和茶汁待用。起油鍋,油溫5成熱時,下蝦仁滑油,十幾秒鐘后盛起待用。鍋里留底油,下姜蔥爆香,然后將它們取出不用,接著下蝦仁快速煸炒,然后加入茶葉及茶湯,炒勻即可撒鹽,出鍋。
功效:補腎壯陽,通乳托毒。
禁忌:陰虛火旺者少食;患有疥瘡、濕疹、癬等面板病者忌食;有過敏史者慎食。
三、驚蟄節氣開運習俗
因為驚蟄以后,氣候逐漸變暖,蟲類也開始生長發育,為了保證有個豐收年、保佑人畜平安,人們想盡辦法“消滅”蟲害。所以驚蟄節氣的習俗大多與除蟲害有關。
1、吃梨
在北方地區有驚蟄之日吃梨的習俗,意思是從害蟲復蘇之日,就與害蟲別離,以便一年里人不生病,健健康康;莊稼不生蟲害,五谷豐登。吃梨還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法,無論生吃或熟食,于驚蟄日,都是一種寓食于節的民俗傳承。
2、烙煎餅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百姓在驚蟄之日要在庭院之中燒起鏊(ao)子,烙煎餅,意思是通過煙熏火燎將家中的害蟲殺死。
3、祭白虎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之日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4、打“小人”
驚蟄象征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5、炒黃豆
陜西地區流行炒鹽水浸泡過的黃豆,鍋里發出“噼里啪啦”聲,人們就認為害蟲在鍋里被炒死了,寄托了蟲盡豐收來的美好愿望。
6、泡溫泉或洗鹽水浴
驚蟄這天,泡溫泉或者用鹽溫水泡澡,不僅可增強人體自身抗病毒的能力;而且驅除污穢,內外潔凈,還可促進運勢向好的方向轉化。對近期運勢不是很好的人,功效更為明顯。
7、外出踏青
驚蟄時節,萬物復蘇,相約家人好友去郊外、鄉村游玩,與大自然接觸,親近大自然,借助蘇醒的地氣,引發自己的好運勢,生旺自身運勢。
靈匣網編輯整理
所屬專題:《詳解二十四節氣》(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