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二十四節氣中的“七十二候”
字型:七十二候的起源甚早,在先秦古籍《逸周書》中所記載的已告完全確立,對農事活動曾起過一定作用。在我國古代的物候歷,以五日為一侯,三候為一氣,六氣一季,四季一年;故一年分二十四氣,每季十八候,共七十二侯。每候相對應一個物侯現象,叫“候應”,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氣候變化的一般情況。
七十二侯的候應有兩類:一類是生物侯,其中有動物的,如鴻雁來、寒蟬鳴、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華、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類是非生物候屬于自然現象,如水始冰、雷乃發聲、土潤溽暑等,內容非常廣泛。
但是其中也有觀察錯誤,不合于科學事實的情況,如鷹化為鳩、雀入水為蛤等。由于候的時間單位較小,而氣候的年際及地區差別很大,故難以廣泛運用。現將根據中華民俗通書輯錄于《農桑通訣》所載七十二候列出,以饗廣大讀者。
春季六氣十八候:
【立春】春天的第一天,“立”開始的意思,也表示著往者過而來者續,冬天過了春天接續到來,因此春夏秋冬四時之始都被冠以“立”。因為立春的時候北斗七星指向東方,因此東方被認為是春天的方位;
第一候:東風解凍。東風送暖,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凍。
第二候:蜇蟲始震。“蟄”是隱藏的意思,指潛伏在地下的眾小蟲都自冬眠中蘇醒過來。
第三候:魚陟負冰。陟是上升的意思,魚兒因為水溫漸暖,就競相浮游到水面,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在岸上觀看,就如同魚兒背負著冰塊在水中游動。
【雨水】顧名思義是春寒多雨水的意思,春雨潤澤后,空氣中水蒸氣增加,并有充沛的雨水,農田已經可以準備耕種了。
第一候:獺祭魚。形容水獺捕捉到魚后,將捕獲的魚排列在岸邊展示,看似先祭拜一番后再食用。
第二候:侯雁北。此時南方天氣已熱,候鳥雁自南向北飛,從中國南部等地遷至中國的東北方或是西伯利亞,飛回原先居住的地方。古人觀察雁候鳥是認為候鳥是隨著陰陽之氣而往來,其實候鳥只能夠適應某一種的氣候罷了。
第三候:草木萌動。表示陰陽交泰萬物生長的時機。天地萬物出現生機,草木也紛紛萌芽生長。
【驚蟄】傳說盤古開天辟地之后,其息化為風,其聲化為雷,秋冬之際,雷藏身土中,春天農人耕種,雷破土而出,轟然作響,即是春雷,在驚蟄時分,天地陰陽氣接觸頻繁、閃電不絕,春雷初響,驚醒了仍在蟄伏的萬物,不論益蟲害蟲全部活動起來,脫離了蟄伏的狀態。在農耕方面,正是須加施追肥的時期,雜糧作物開始種植。
第一候:桃始華。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于春暖時開始盛開。
第二候:倉庚鳴。“倉庚”指的是黃鸝鳥,倉表示“清”,而庚表示“新”,黃鸝鳥于此時振翅高飛,一鳴驚人,宣告春天己到人間。
第三候:鷹化為鳩。鷹每年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已經不見跡影。只有斑鳩或布榖飛出來,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故作此候。比喻萬物從新開始。
【春分】最早在堯典中被稱為“日中”,在禮記中被稱為“日夜分”,兩種稱呼都顯示了在這一天是晝夜等分的。
第一候:玄鳥至。元鳥或玄鳥是指燕子。燕子是春分來,秋分去的候鳥。燕子飛到家的屋檐下筑巢,開始準備哺育下一代,代表吉祥之兆。
第二候:雷乃發聲。這時始有了雷聲,也就是天上的云層活動開始活躍起來了。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
第三候:始電。雷乃聲、電乃光,雷電本是一體。古人一樣知道先閃電后打雷。但古人認為陽先行,陰始動。以雷為陽之氣,以電為陰之質。
這時節,正是乍暖還寒時候,天空中的冷氣和南方的暖濕氣流交替沖突,往復疊加,云層活動非常活躍。暖濕氣流從南方頻頻而來,北方的寒冷空氣也隨著天氣的變化時常南下,帶不同電的氣流發生碰撞,自然就產生了虺虺的雷鳴之聲。
【清明】“清明”之稱來自淮南子的“八風”。這八風自冬至日算起,分別是“條風、明庶風、清明風、暴風、涼風、閶闔風、不周風、廣莫風。”清明正是清明風,也就是東南風吹起的時候,暖風會帶來豐沛的雨水。至于清明被訂為節氣,則是遲至戰國時代的事。
第一候:桐始華。指此時開白桐的小花滿山盛放。
第二候:田鼠化鴽。指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避暑,取而代之的是喜愛陽氣的鴽鳥,則開始出來活動。以田鼠為至陰之物,以鴽鳥為至陽之物;比喻陰氣絕而陽氣漸盛。
第三候:虹始現。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說明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常見。雨后陽光比 喻君子守得云開現月明,并有成果。
【谷雨】“谷雨”顧名思義是“雨生百谷,春雨可貴”的意思,旨在提醒農民時雨將降,不要誤了農事。
第一候:萍始生。萍是浮萍,為綠色藻類,谷雨時雨水豐沛,浮萍也隨之大量繁殖,隨水飄浮而生,被認為是節氣指標之一,所以成為谷雨的第一候。因為浮萍含豐富蛋白質及有機物質,是農家重要的飼料。
第二候:鳴鳩拂羽。鳩是指斑鳩。此時,斑鳩不僅鳴叫,更拍動羽翼四處飛翔,提醒農人不要忘了農事之故。
第三候:戴勝降于桑。戴任又名戴勝,是一種頭頂有冠毛的黃白斑紋小鳥,會飛到黃河至長江流域一帶,戴任鳥常棲息于農家常種植的桑樹與麻樹之中。
夏季六氣十八侯:
【立夏】“立夏”在二十四節氣解作“寬作萬物,使生長也”。立夏在中國的陰陽學說認為這是陽氣最盛的時期。立夏之后會因陰陽轉化而盛極生陰。
第一候:螻蟈鳴。指出晝伏夜出的螻蟈,因為感應到微弱陰氣而鳴叫。
第二候:蚯蚓出。指蚯蚓陰曲而陽伸之運動,感應陽氣漸盛而群起出土。
第三候:王瓜生。指一種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于六、七月更會結紅色的果實。
三候同時指出所有至陰柔之物,同時發生。比喻這一個時候君子應該從微小處觀察,有沒有小人在暗暗地生長,不應該滿足現狀。
【小滿】顧名思義還不到最滿的時候,盛夏之前的“小滿”是最好的一刻,陽氣滿極就會盛極而衰。因此對種植小麥的中國北部而言,小滿時麥粒雖未成熟,但已粒粒盈滿,在南方則指水稻已達抽穗期,小滿亦可稱水田的水已盈滿。“四月乾卦,謂之滿,言陽氣已滿”
第一候:苦菜秀。苦菜是一種可食用的野菜,已經枝葉繁茂,可供采食。
第二候:蘼草死。指一些枝葉細軟在陰冷潮濕季節生長的植物,受不了夏陽的火氣都枯死了。
第三候:麥秋至。經過十天到第三候的時間,原來已盈滿但未熟的麥粒,已經成熟。因為只有麥子在初夏即成熟可收,其余百谷都在秋季收成熟而進行收獲,此時等于是小麥秋收之時節。
【芒種】“芒種”時,在長江流域經常有低氣壓的形成,帶來連綿的雨水,現在所謂的梅雨季節。在此時的雨水有助五谷類的農作物。芒種也帶來風調雨順,豐收的預兆。
第一候:螳螂生。螳螂于深秋產卵,小螳螂感應到了此時陰氣漸強而破殼而出。
第二候:鵙始鳴。鵙是指伯勞鳥,古人也認為伯勞鳥是感受到陰氣而開始鳴叫的,這是一種十分刺耳刮噪的叫聲。
第三候:反舌無聲。能學各種鳥鳴叫的反舌鳥,感應到五月陰氣微生而不叫了。或者是另外一些雀鳥此時不再發聲鳴叫了。比喻小人開始當道,陰氣漸強,君子大人等不再發言。
【夏至】夏至正是陽極之至,所謂盛陽覆蓋其上,而陰氣始起于下,喜陰的生物開始滋生,而喜陽的生物逐漸衰弱。夏季之極,白晝最長,夜間最短。
第一候:鹿角解。鹿角有艮象,是屬陽性的山獸,因陽氣已盛極而衰,鹿角就開始脫落。
第二候:蜩始鳴。是夏天最重要的聲音之一。夏蟬又叫“知了”,雄蟬都會鼓翼而鳴。
第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野生藥草,因為在夏日之半生長而得半夏之名。
【小暑】暑為溫熱之氣,古人認為積存土地里的熱氣一直都潛伏在土地中,到小暑時熱力才開始慢慢的散發出來。「小暑」表示暑氣尚未極致,接下來的「大暑」才是暑氣之極。
第一候:溫風至。指四方均感受到溫熱的風,暑氣吹至,熱氣逼人。
第二候:蟋蟀居壁。候蟋蟀開始自田野逐漸移入庭院。比喻小人陰氣者,他們的活動范圍不單只在郊野,已經在宮廷中活動了。
第三候:鷹始摯。指幼鷹由老鷹帶領,從鳥巢中飛出來,開始學習飛行博殺獵食的技術。比喻君子看見小人勢強,現在應該積極培育后輩,卷土重來。
【大暑】大暑乃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也所謂“最熱三伏天”。大暑至之后三十天稱為三伏。“伏”有隱藏的意思,也就是說在大暑期間,人們要用隱蔽伏居的方法來避盛暑之熱。
第一候:腐草為螢。螢火蟲產卵在落葉與枯草之間,經幼蟲,蛹而至成蟲,在盛夏孵化而出。其實螢火蟲是產卵在水邊的草根,多半潛伏土中,次年草蛹化為成蟲,這就是螢火蟲。
第二候:土潤溽暑。此時土壤內濕氣潮潤,天氣也濕熱難耐,這種蒸郁的熱天也是最難過的。
第三候:大雨時行。當早上的濕熱之氣升至對流云層,在高空遇冷,常在午后降下大雨,雨勢大但是下雨的時間不長,雨后可以稍稍紓解一些暑氣。
秋季六氣十八侯:
【立秋】是秋天之始,代表夏去秋來,禾谷成熟,作物收成的季節。
第一候:涼風至。經過大暑的大雨,暑氣漸消,涼風已經由熱帶吹來的熱風改為西太平洋吹來的臺風。
第二候:白露降。指立秋之后早晚溫差漸大,夜間濕氣接近地面,在清晨形成白霧,未凝結成珠,有秋天的寒意。
第三候:寒蟬鳴。與夏至第二候“蟬始鳴”相呼應。在秋天叫的蟬稱為寒蟬,寒蟬感應到陰氣生而開始鳴叫。
【處暑】也就是暑氣到此時開始退去,“處”有“退”有“止”的意思。這時炎熱的天氣到此為止,暑氣開始退去,真正開始秋涼。秋作玉米開始播種,二期稻作進入分蘗盛期。氣溫仍高,蟲類易生,故應注意防治。
第一候:鷹乃祭鳥。老鷹獵捕后先陳列出來,像祭拜為牠犧牲的獵物。也可能小暑時學習獵捕的鷹已經可以捕得獵物。
第二候:天地始肅。天地肅殺之氣漸起,所以古人常在這一個時節進行處決犯人,謂之“秋決”,也就是順天地肅殺之氣,藉此告誡人們秋天是不可驕盈,要謹言慎行,反省收斂。
第三候:禾乃登。黍、稷、稻、粱(大粒的小米或高粱)等谷類到處暑已經成熟可以收成了,古時農民還有會趁此把成熟的禾谷呈獻給天子。
【白露】這個時節,在早晚溫差甚大,空氣中的水蒸氣因為天候轉涼附著在易散熱的物體上,凝結成露水。而秋天五行屬金,金的顏色是白,故而稱秋露為白露。“白露風,寒露雨”天氣已漸秋涼,逐漸開始刮起南風了。
第一候:鴻雁來。相對應于雨水第二候的“鴻雁北”,秋天時鴻雁自北方飛向南方,以避寒冬。
第二候:玄鳥歸。相對應于春分第一候的“元鳥至”,燕子春去秋來,于秋天自南方飛回北方。
“鴻雁來”、“鴻雁北”與相對“元鳥歸”、“元鳥至”,鴻雁在白露由北方南來,而燕子則開始南飛乃陰陽之氣互相交換。
第三候:群鳥養羞。群鳥儲存食物過冬,同時許多鳥都有的換羽行為,開始換上豐滿的冬羽,準備冬天的來臨。
【秋分】在堯典上稱為“宵中”,與春分的“日中”一樣日夜等長,從這一天起日間縮短,夜間增長,天氣也漸漸冷起來。二期水稻已達齊穗期,早熟稻進入成熟期。
第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以后陰氣逐漸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第二候:蜇蟲壞戶。坯是指細土,眾多小蟲都已經穴藏起來了,還用細土封實孔洞以避免寒氣侵入。
第三候:水始涸。在華北地區春夏季降雨較豐沛,而到了秋天水氣開始干涸,夜間無云,河川流量也開始變小。在中秋即有賞月、祭月的習俗。
【寒露】二十四節氣解上說“露水先白而后寒”,陰氣漸盛,秋涼而成白露,秋冷而成寒露,水點凝成之露珠,寒露之后天氣更冷就是霜降了。水稻已進入黃熟期,白柚開始上市。
第一候:鴻雁來賓。指鴻雁南下期間長,同一種的候鳥也會有先來后到。
第二候:雀入大水為蛤。傳說中鳥雀于深秋潛入大水(大水指的是海),而蛤(蛤是指蛤蜊類的貝殼)的條紋色澤又與雀鳥近似,在深秋天寒時節,蛤類會大量繁殖,故以為是雀鳥所化。
第三候:菊有黃華。黃色的菊花在秋天綻放,古時文人墨客于此時嘗蟹賞菊,更是成為當時秋季的盛事。
【霜降】在二十四節氣解上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霜、露始凝也;降、伏也”到了霜降時,天地間陰氣更重,故而露水凝結成霜。
第一候:豺乃祭獸。豺是似狗的動物,豺捕到了野獸后,先陳列出來,似祭拜一番再食用。七十二候中用了“獺祭魚”、“鷹乃祭鳥”及“豺乃祭獸”三“祭”,代表了天地間可潛入水者(獺),可飛上天者(鷹)及地上走獸(豺)三者,在時間上跨越了春、夏、秋三季。
第二候:草木黃落。深秋后萬物生長速度減慢,而且水分少,常綠植物的葉片,會轉為枯黃而后掉落。
第三候:蜇蟲咸俯。咸俯是垂頭不動的樣子,指各種過冬的小蟲在其藏身之處不食也不活動的現象,靜靜的進入冬眠。
冬季六氣十八侯:
【立冬】“冬”有“終”的意思,正是一年的尾聲,秋天正式遠離,冬天初現。經過一年的辛勞,歷經寒暑,體力衰弱,須進補以恢復元氣故民間習俗于此時進補。此時水稻收獲已結束,田間開始種植冬季里作或綠肥作物。
第一候:水始冰。此時中國北部天氣已經寒冷,水澤開始結冰,冰面尚薄開始結冰。
第二候:地始凍。指土壤中的水分因天冷而凝凍,連帶使得土壤變硬的現象。
第三候:雉入大水為蜃。蜃是大蛤,雉比雀大,與寒露第二候“雀入大水為蛤”相似,在冬天時節,蜃類會大量繁殖,故以為是雉所化。
【小雪】指的是天氣變寒,已經開始下初雪,因為是初雪,雪勢不大。
第一候:虹藏不見。天虹出現是因為天地間陰陽之氣交泰之故,而此時陰氣旺盛陽氣隱伏,天地不交,所以虹也藏起來了。
第二候:天氣上升。陽氣回到天上,陰氣降到地下,因此天地不通,萬物寂然。
第三候:閉塞成冬。由于天地之氣閉塞,一切顯得毫無生機。
【大雪】是大雪紛飛的意思,此時大陸高氣壓占優勢,北風自西伯利亞南下,帶來大雪的季節。
第一候:鹖鴠不鳴。鹖鴠是一種鳥,亦稱寒號蟲,是一種冬季仍會號叫的鳥,但到了“大雪”時節也感受到天寒地凍、天地冷肅之氣氛而停止鳴叫了。
第二候:虎始交。陰氣盛極將衰,在此所以充滿陽剛之氣老虎開始求偶行為來表示陽氣將開始萌動。
第三候:荔挺出。指一種叫荔的藺草,在仲冬之月萬物均為雪所覆蓋的時候,獨獨生長露出地表的現象。
【冬至】冬至在堯典中稱為“日短”,表示這天白天最短,是古代認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冬季到了一半。夏小正稱為“時有養夜”,表示這天夜最長,冬至可能是中國最早被訂定出的節日。
第一候:蚯蚓結。此時蚯蚓仍交纏成結狀,縮成一團在土里過冬。
第二候:麋角解。糜和鹿相似而不同種,鹿是山獸屬陽,糜是喜愛水澤的陰獸,夏至時鹿感受陽氣漸退而解角,糜則是在冬至時感受陰氣漸退而解角;
第三候:水泉動。深埋于地底之水泉,陽氣引發,水仍可流動未完全結凍。
【小寒】“小寒”對應于“小暑”,在節氣上以“冬”“雪”“寒”表示不同冷的程度,愈后面表示愈冷,冷氣積久了就成寒。天地間積聚的冷氣要開始散放出來了,真正嚴寒的冬天正要開始,此時冰最堅,不易溶化可耐久藏,所以古時的凌官都在此時鑿冰藏冰。農作物栽培上應適時做好防寒措施。
第一候:雁北鄉。古人認為候鳥中雁是順陰陽氣而遷移的,有些雁已經開始往北飛,認為此時陽氣已經發動,雁群啟程自南方開始往北飛回故鄉。
第二候:鵲始巢。鵲就是喜鵲,鵲喜陽性,感到陽氣動而開始筑巢,準備孕育第二代。
第三候:雉始雛。鴝是鳴叫的意思,與雉雞啼叫一樣,表現冬至后的陽氣萌動。
【大寒】為一年中嚴寒之極點,自冬至后第三十六日的大寒也有所謂“四九夜眠如露宿”之稱,表示嚴寒之極。古人此時正忙著準備過年,鮮花、年柑等為新春應景之物。秧田須覆蓋塑料布或不織布保溫。
第一候:雞始乳。母雞開始孵育小雞。
第二候:征鳥厲疾。征鳥是指兇猛有攻擊性的鳥類,如老鷹、隼等猛禽,因受到饑寒交迫之苦,仍遨翔于天際,展現殺伐的本能追捕獵物。
第三候:水澤腹堅。此時寒冷已極,河川的水結冰直透到水底,形成又厚又硬的冰塊。
十二月七十二候歌
立春正月春氣動,東風能解凝寒凍;土底蟄蟲始振搖,魚陟負冰相戲泳;
半月交得雨水后,獺祭魚時隨應候;候雁時催歸北鄉,那堪草木萌芽透。
驚蟄二月節氣浮,桃始開花放樹頭;鸧鷓鳴動無休歇,崔得胡鷹化作鳩;
春色平分才一半,向時玄鳥重相見;雷乃發聲天際頭,閃閃云開始見電。
芳菲三月報清明,梧桐枝上始含英;田鼠化鴽人不覺,虹橋始見雨初晴;
三月中時交谷雨,萍始生遍閑洲渚;鳴鳩自拂其羽毛,戴勝降于桑樹隅。
立夏四月始相爭,知他螻蟈為誰鳴;無端蚯蚓縱橫出,有意王瓜取次生;
小滿瞬時更疊至,閑尋苦菜爭榮處;靡草千村死欲枯,微看初暄麥秋至;
芒種一番新換豆,不謂螳螂生如許;鵙者鳴時聲不休,反舌無聲沒半語。
夏至才交陰始生,鹿乃解角養新茸;陰陰蜩始鳴長日,細細田間半夏生;
小暑乍來渾未覺,溫風時至褰簾幙;蟋蟀才居屋璧諸,天崖又見鷹始摯。
大暑雖炎猶自好,且看腐草為螢秒;勻勻土潤散溽蒸,大雨時行蘇枯槁。
大火西流入立秋,涼風至透內房幽;一庭白露微微降,幾個寒蟬鳴樹頭;
一瞬中間處暑至,鷹乃祭鳥誰教汝;天地屬金始肅清,禾乃登堂收幾許;
無可奈何白露秋,大鴻小雁來南洲;舊石玄鳥都歸去,教令諸禽各養羞。
自入秋分八月中,雷始收聲斂震宮;蟄蟲壞戶先為御,水始涸兮勢向東;
寒露人言晚節佳,鴻雁來賓時不差;雀入大水化為蛤,爭看籬菊有黃花;
休言霜降非天意,豺乃祭獸班時意;草木皆黃落葉天,蟄蟲咸俯迎寒氣;
誰看書來立冬信,水始成冰寒日進;地始凍兮坼裂開,雉入大水潛為蜃;
逡巡小雪年華暮,虹藏不見知何處;天升地降兩不交,閉寒成冬如禁錮;
紛飛大雪轉凄迷,鹖旦不鳴馬肯啼;虎始交后風生壑,荔挺出時霜滿溪。
短日漸長冬至矣,蚯蚓結泉更不起;漸漸林間麋角解,水泉搖動溫井底;
去歲小寒今歲又,雁聲北鄉春去舊;鵲尋枝上始為巢,雉入寒煙時一雊。
一年時盡大寒來,雞始乳兮如乳孩;征鳥當權飛厲疾,澤腹彌堅凍不開;
五朝一候如麟次,一歲從頭七十二;達人觀此發天機,多少乾坤無限事。
文:風水求真
所屬專題:《詳解二十四節氣》(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