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真相揭示:婚外戀有多可怕?

字型:

圖片源自Pexels

古人認為人有五福,一長壽,二富貴,三康寧,四好德,五善終,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

五福中居然沒包括婚姻,更沒有愛情,現代人很在意的顏值啥的就更沒有了。可以看出古人的價值觀,身心健康,豐衣足食,品德好,長壽善終,就是有福了,不貪求更多。

現代社會,大把人有錢卻不快樂,貪欲不滿足,無福享受康寧。一些名人很大歲數還心心念念“感情生活”,忽而陷入新戀情而幸福得無以復加,忽而又失戀、抑郁。這樣的人其實已經遠離幸福了,有人觀察到,早戀、同性戀、婚外戀、吸毒等的人群患抑郁癥的比例較高,這也許是神懲罰人的一種方式吧。

古人把婚姻看作是有因緣因果的,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流社會也不推崇“愛情”。現代人,不知有神安排的命運,把幸福自定義為感覺好、找到對的人。多次戀愛、婚前同居、婚外戀、離婚再婚,找物件像挑商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有理論甚至說,多次戀愛有助于提升擇偶情商。

傳統理念認為,幸福的倚仗是自己積下的德,行善才是求福的根本,為了私欲而不擇手段地作會適得其反。下面,我們還是來看一些真實的故事吧。

好萊塢女星的故事

好萊塢女星F的驚世容顏被人形容為“上帝的藝術品”,評委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給她的頒獎詞是“她有如此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演技;她有如此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美貌”。她結婚生女后,與已婚男星A陷入熱戀,雙雙離婚再婚,F也迎來事業巔峰,拿到奧斯卡小金人。若時光停在此刻,這就是一個“主動改變命運、嫁給愛情”的“成功”故事。

但故事還沒結束,F后來患精神分裂,曾給她寫了無數情書的A拋棄她,和一個年輕女星成家,這也許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F在凄慘悲涼中離世。有人指責A絕情,其實A的做法倒也符合他的為人,他曾為私欲(得到F)拋妻棄子,那些對病中妻子不離不棄的人,是要付出實實在在辛苦的,多半不是A這類人吧。

假如F沒有因貪求更大幸福而改寫命運的“新劇本”,而是安分守己的隨“老劇本”,就是和律師丈夫過安寧平靜的一生,此生少造業,對來生還好啊。因為不知道婚外戀的業力,除現世報應外,是不是死后還要繼續還?但丁在《神曲》中記述了自己幻游地獄、煉獄,及天堂的經歷。在地獄第二層,那些“讓情欲壓倒理性的犯邪淫罪者”受著“飆刑”,痛哭哀嚎,永遠不得安息。

說來,F的福分中,少了最關鍵的——“好德”,才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爛。現代觀念下的典型表現是,追名逐利不擇手段,根本不替別人著想。

有研究發現,戀愛與吸毒后大腦變化相似。有人說易動情的人相當于把別人當藥磕,沒感覺了再換一個,總在追求精神刺激。婚外戀的人慶幸找到“真愛”,其實是篩選到道德底線低的利己者。作家楊絳說:“婚外情,就是兩個有病的人,以為遇到了良藥,其實是遇到了麻醉劑,等藥效一過,比以往更疼,說不定還會遇到要你命的鶴頂紅。”

和F同樣紅極一時的女星X,人生軌跡則截然不同。X也是擁有盛世美顏,她婚后,拒絕了癡情才子的苦心追求,沒有緋聞,與丈夫白頭偕老,人生小舟順遂平穩。人們對X的評價是“長的漂亮是優勢,活得漂亮是本事”、“人間清醒”。

毀于色欲的亡靈

但丁在《神曲》里提到,毀于色欲的“亡靈”中包括“許多語言不同的民族的女王們,比如亞述女王莎米拉姆、迦太基女王狄多、埃及艷后克麗奧佩特拉,還有斯巴達王后海倫,以及愛上海倫并把她擄走從而引發了十年特洛伊戰爭的帕里斯,此外還有愛上了自己叔母綺瑟的特里斯丹。”

里面特別提到一對為“愛”而死的名人。貴族小姐弗蘭齊斯嘉,被父親政治聯姻嫁給跛腳、丑陋、粗野殘暴的貴族丈夫。丈夫的弟弟保羅是個美少年,叔嫂相愛,被丈夫把他們殺死,死后,他們因邪淫罪被打入地獄第二層(貪色層)受懲罰。按現代人的觀念,估計很多人會感覺弗蘭齊斯嘉情有可原,但神的標準卻不同,婚姻再不如意,也不是開展婚外“愛情”的理由。婚姻不合意是過去造業欠的債,不認債、不想還,與命抗爭而繼續造業,弄不好可能下地獄去還。

但丁還和弗蘭齊斯嘉的靈魂對話,探究他們“隱于心而未出口”的愛是怎樣被彼此知道的。弗蘭齊斯嘉說她與保羅的奸情始于一次讀書,他們在花園共讀一本書《湖上的朗斯洛》,朗斯洛是亞瑟王的第一圓桌騎士,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王后奎尼韋爾,在一次花園幽會中,他“為愛俘虜”,與王后親吻。讀到此處,弗蘭齊斯嘉和保羅感同身受,也擁吻到一起,從此犯下大罪。

這對“叔嫂戀”故事,令我聯想到一對中國的叔嫂,不禁感慨傳統文化對人的保護,潘金蓮就勾搭不上武松,“外國潘金蓮”就勾搭上了“外國武松”。中國傳統社會根植于民心的禮儀很嚴——“叔嫂不通問”,以前叔嫂哪能那樣的坐在一起讀書(更何況是那種內容的書)。潘金蓮對武松說了“不對勁的話”,武松就離開家搬到外面了。那對“外國叔嫂”居然還一起看書里那些“不對勁的文字”。

慧劍破假象

F快意人生、肆意妄為,“恃靚行兇”說的大概就是這類。美貌是雙刃劍啊,不要得意忘形而刺傷自己。說到劍,一篇文章《警戒色欲(四)》提到“斬色九劍”,文章說:“十惡毒世,面對色情誘惑,幾人能過此關?幾人不為所亂?現有慧劍九把,愿助君一臂之力。”摘選其中“三把慧劍”與大家分享:

“破清純:百媚叢生之甜笑,嫣然含羞之回眸,最具清純之像,最讓執著色欲卻自持清純者動心。然而,孰知一點萌善浮于面,多少惡欲隱于心?愿君火眼金睛看本相,不為外境迷自心。”

“破才藝:古之獻美者,必令美女精通才藝,由此可知才藝助色之功效。文人墨客常有此弊,道德雅士亦受此牽動。當知大德不以才藝顯,執于小術必失大道。”

“破絕色:毒藥摻以蜜,亦是傷身;色禍飾以美,亦是害心。絕色者人呼之牡丹,佛稱之花劍,射入人骨髓,死而不知怨。”

要慧眼識破假象,擁有才藝、絕色等,不僅容易吸引異性,還容易被自己迷住,孤芳自賞,感覺自己艷壓群芳、技壓群雄等。對異性有非分之想時,往往也是春風得意時。驕傲會蒙蔽智慧,使邪念乘虛而入。

一個佛教故事講,有個皇后“非常優美動人,只是比不上仙女之美而已,但已超越了所有其它的女人。”她和國王十分恩愛,她死后,菩薩告訴傷心的國王:“由于她對自己的美貌過度自滿而生活放逸、不做善事,因此,如今她投生在這座公園里成為一只糞蟲。”有句話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唯有感恩、惜福、謙恭、好自為之。

心思不正也招禍

《德育古鑒》里有兩個故事,一個故事講,長洲一書生自覺文采斐然,同輩也稱賞不已,晚上酒醉回家,心作妄想:“我要是科舉及第,就娶鄰家的女兒阿庚做妾。”一個替別人抄書的人,當晚元神被土地攝去,見到寫有書生名字的冊薄上有紅筆朱批:“想雖逐妄,境實因人。因其妄想當在正月十七,到松陵驛受凍餓一日之報。”書生果然經歷此劫,幾乎饑凍而死。

另一故事講,李生參加科考在一旅店投宿,店主對他異常熱情,說昨晚夢見土地神說:“明天有一個姓李的秀才,將是科舉考試第一,要善待為好。”李生大喜,想到妻子是貧陋時所娶,做官后應休妻再娶。第二天店主又夢見土地神說:“這個年輕的士人心地不善,自己還未考取功名,就想拋棄自己的發妻,今次科舉失第了!”李生果然落魄而回。

看來,做人要無愧天地良心,如古語“無一事不可對人,無一念不可告天”。

文學作品的洗腦

我成長時期,愛情片盛行,教育充斥著爭名逐利的價值觀,“道德多少錢一斤”是很多人內心的寫照。自己被灌滿的是,愛情是最高價值,超越婚姻、道德。演繹愛情片的主角,都“靈氣逼人”、“風華絕代”,令人投入欣賞影片的同時輕易被這種謬見洗腦,反而認為維護婚姻的理念不道德、不人性。

古人以“相敬如賓”形容婚姻美滿,我過去卻感覺古人枯燥刻板,沒有人權自由。后來發現,現代人很自由但卻離幸福更遠。可見,道德禮制對人不是限制而是保護,就像盤山公路護欄保護車輛不下墜。“男女有別”等老理兒其實永不過時,盡量遵循是對自己好,給自己設一個圍欄保護著別失足。

幾十年前,人們喜歡老實人。輕浮的,不論才貌多好,都被認為“不正經”。搞風流韻事的,會因“作風不好”被戳脊梁骨。而幾十年后,老實人甚至成了被嘲笑的物件,找物件看重“魅力”、“激情”,但實質卻選了貪婪自私的人,像俗語說的“千挑萬選,選了一個漏油燈盞”。有的人已婚,心卻像長草般不安分,渴求兩情相悅的興奮,不就是從前會被人恥笑為“不正經”的人嗎?實質是對情色上癮的癮君子。有人說:“世間的愛,不過是荷爾蒙上頭短暫的美好,一旦荷爾蒙散去,所有的一切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平淡。”

現代文藝作品以玄妙的情節刺激人心,給人“解渴”,使人對精神鴉片成癮,卻忘記了藝術高于生活,把螢屏故事演繹到現實中,追求婚外“愛情”,等于拿到一張地獄特快的票。有人甚至形成戲劇性人格,把生活當夢幻,缺乏清醒理智的現實感。“經典愛情片”許多“唯美”瞬間被深植入心:巧笑回眸的驚艷,淚眼朦朧的凄美,“驚天地泣鬼神”的情節……人們難忘這些童年的記憶、青春的回憶,連帶把現代價值觀也深植入心,把人在情方面的心思搞活,這是毀人利器。

“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句話出自《西廂記》,此書令許多人起邪思淫念,作者王實甫招報,嚼舌而死。其實,這句話按傳統理念看是錯的,古人認為,婚姻由因緣業力等促成,人要惜緣惜福,而不是現代人的“以情為大”的價值觀。“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其實是《牡丹亭》的題記,該書描寫男女情奔,用詞華麗,令許多人把對抗禮教、追逐情愛誤認為風雅,作者湯顯祖死后,曾有人死而復蘇,親見他在陰間,備受有如膚裂肉開的痛苦。

自我反思

我曾經夢想轟轟烈烈的愛情,其實是渴望用激情和贊美填滿虛榮空乏的心。其實只想經歷“愛情”,享受被深愛及欣賞,根本不關心對方是誰,實質不是愛對方而是愛自己。對方又何嘗不是如此?兩人好似各自在戲中過把癮,根本不關心對手戲誰來演。而自己卻曾相信誰欣賞自己,誰忘不了自己,真是智慧被蒙蔽后的可笑的自戀想法。

我過去覺得自己婚姻感情基礎不深,覺得經歷轟轟烈烈愛情的婚姻,才有好的感情基礎。其實,很多例項正相反,富有“激情”的人很多從“相愛”變成“相殺”,老實心淡的夫妻反而美滿。一些人喜歡刺激,沒有享清福的心性,非把福折騰盡才踏實,我自己差點就走這條路,幸虧清醒后發自內心珍惜婚姻,對先生從看不慣到發自內心的善待與尊重,彼此從互不待見到和睦融洽,可見善解積怨才是婚姻幸福的良策,而不是換個所謂“對的人”。

婚姻中彼此不大贊美對方,外人的贊美會令自己感覺別人更懂自己。這是喜歡聽好聽話帶來的謬見,忠言逆耳,直言你不足的才是真心待你的,不恭維你,不哄騙你,不圖你啥。有些夫妻也曾感情甜蜜,但日久卻越來越看不上彼此,爭吵、冷戰,我覺得很多是因為太貪執情愛了,太渴望被人夸贊、欣賞,得不到就不滿。

自己認為有“共同語言”的人,實質是有共同的人性弱點——對名利情的貪執,互動中彼此展示著恭維與受用、關愛與貪愛、貪色與炫色等,不都是言情劇的橋段嗎?“真愛”表象下實質是人性弱點大展示。但過去自己卻沒看透,感覺彼此談的都是充滿人性美好的高尚話題。但美好是表象,邪惡也不會以邪惡示人,白骨精行騙也要化作善良美好的形象,正因此迷惑也越強,如前述一文提到的“一點萌善浮于面,多少惡欲隱于心”。

婚外情的其實是自找苦吃,淘汰了厚道人而專找貪欲強的。過來人悔不當初,后來者卻仍飛蛾撲火、相信自己獨具魅力,自負障礙住智慧,忽視了缺失道德后的丑陋人性。這也與言情劇洗腦有關,利用人的自大,讓人在共鳴中感覺自己也和劇中人一樣稀有難得,值得被人奉為唯一摯愛。千萬別信什么自己是“獨一無二、最好的”,好聽話入耳就要買單,對恭維的迷魂湯要警覺。

萬惡淫為首

文昌帝君說:(白話)“上天常降禍給好色貪淫之人,而且報應非常快。有些愚人卻像做夢一樣的顛倒無知,不知畏懼,如果放縱自己的行為不加檢點,則此人隨時都會面臨災殃的降臨。”

我們正處于歌曲《羅剎海市》里描述的“亂世”,黑白顛倒、鬼魅橫行、淫亂奢靡。世人道德普遍崩塌。有色方面問題的人,不乏“精英”階層的,有能力有風度,有的還自覺人品好呢。但真正厚道的人,沒人會在這方面動歪心思。言情劇里的一些人也展現出勇敢仗義等道德優點,卻演繹著不倫戀情,那道德是贗品。色是道德的試金石。

越讀因果故事越敬畏天理:某人因妄言而被神取消功名,表現為一個“偶然”:他的考卷篇篇幾乎滿分,但一份不慎被“燈煤”燒去半頁而不能呈送。某書生因替人寫離婚協議而被神取消功名,之前我不知他錯在哪。其實我們身在紅塵亂世中,偏離正理太遠,這些故事就是啟示給人上天的獎罰標準。后來明白了,離婚背離神的意旨,不符合傳統,連幫助的都獲罪。書生后來設法勸二人復了婚,之后青云直上,他后來凡遇離婚就調解,保全了很多家庭。難怪古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古人認為,婚姻是“天作之合”,是神的安排,不可隨心所欲去毀壞。

轉禍為福

《太上感應篇匯編》里,有個“改過勸善轉禍為福”的故事,刪減摘錄如下:

燕慧安,曾輕浮浪蕩,入花街柳巷。他在街上遇到傳送善書的人,一看,是《感應篇》、《陰騭文》等,翻開閱讀,不禁觸目驚心,幡然悔悟:“這書中描述之行為,盡與我同,仿佛就是寫自己,我是何等愚癡?不肖至此!古圣勸誡邪淫,諄諄教誨,我偏貪戀不舍,不知禁忌,真是自暴自棄!”

他當天焚香跪禱,發誓再也不犯邪淫,又發愿印送這類善書千卷,以求消減曾犯之罪。他一樣一樣去實踐,確實化導很多不同年紀之人。他因及時悔過,又大力向人勸善,不僅自己得享高壽,而且子孫俱貴。行善補過非常重要。正可謂“天道禍淫,不加悔罪之人。”

男女授受不親

有個“寧攪千江水,莫動道人心”的故事提到,一位少女給四十位僧人布施僧鞋,其美貌儀態令他們產生愛慕之心,老法師對她說:“因為你今天種了一個惡因,在你面前只有兩條路:一,你將四十世輪回女身,分別嫁給這四十位因你而動心的法師,他們也將輪回在六道,不論他們投生在哪一道中,你都得隨業而嫁。第二,就是你今天死在這里,斷了這四十世輪回之因。”

對照此故事,人不應該像現代一些人一樣希望“吸引人”,而是應琢磨怎么避免“吸引人”,因為無心的攪擾人心都造業。由此更明白了傳統社會的智慧,異性間回避,是降低損德、招禍、下地獄的風險。古代講“男主外,女主內”,古代禮儀中有男女的活動區域盡量有所隔離的規定。

有人想,現代社會怎能和古代比?其實,如何遵循“男女授受不親”,每個人都可在力所能及范圍做好,內心所存的護人護己的善心,神靈都歷歷在目。現代雖然形式上不把男女“隔離”開了,但自己應該有個“隔離障”,行為應盡量體現出互相尊重的“敬而遠之”的禮儀。就像存放化學物品,要分開儲存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降低爆炸的風險。男女間也應如此,如果內心發生“化學反應”,那是可能滑入地獄的風險。好比乘車系安全帶,乘船穿救生衣,沒這些措施很多時候也沒事,但不是可以疏于防范的理由。

幸福從何來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一句話“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有人還覺得這是追求愛情的堂堂正正的理由,其實這句話源自于恩格斯所講的:“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這話其實不是真理,而是歪理邪說。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里講:“淫亂是共產主義的內在基因。共產主義的奠基人馬克思奸污女仆,并產下孩子讓恩格斯撫養;恩格斯與兩姐妹同居;蘇聯共產黨黨魁列寧與伊內莎有十年的婚外情”“馬恩所鼓吹的,盡管常常用“自由”、“解放”、“愛”等詞匯掩蓋其真實含義,實際是放棄人的道德責任,使人的行為完全受欲望主宰。”

人生的幸福可不是兩情相悅那么簡單,很多人在得知一些婚外情的果報后,都發出“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的感慨。出版商電視臺為了利益而刺激人的情感,高收視率賺來大把鈔票的同時,也害苦了觀眾,很多人稀里糊涂看進去了,甚至效仿,劇烈折損自己的福分,卻以為在追求幸福。追求婚外情無非是想找個更情投意合的人、更幸福,但前提是,其他方面福分不變而又增加這一項。但傳統理念認為,人生福分早已注定,為了貪求更多而傷害別人,結果適得其反。

作家楊絳曾說:“有人出軌丟命,有人出軌染病,有人出軌萬事不順,有人出軌家破人亡。”一些調查發現,婚外戀雙方再婚后普遍比上一段婚姻差,有的遭遇災難,有的失望于現任比前任差很遠,再次出軌的也不少。有評論指出,婚外戀的人本來就道德底線低,比一般人更自私,長期在一起后就暴露出人性弱點了。傳統時代,人們找物件看重人品、道德、責任心,而婚外戀看重的則是懂情愛、有魅力等,不講道德原則,只談情感感受,這等于逆向淘汰在選人了,自食苦果自不必說。

自私的人自以為為自己考慮得很周全,占便宜不吃虧,實際卻遠離了幸福快樂,無私的人較少考慮自己,卻更快樂。看來,自私行為會帶來果報,而自私的心則會導致人不快樂、不知足、不滿、憤怒、妒忌等。看來,人不是一心為自己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悲喜禍福的主宰在天,凡事要想想自己的所為是否順應了天理。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有人提到,即使在現代燈紅酒綠的娛樂圈,長遠看去,事業成功又生活幸福的男女明星,往往都不是“戀愛腦”,而是冷靜、清醒而理智的類型,做人有原則、有底線。看來,天佑善人。

結束語

人的需求其實有限,吃飽穿暖、健康,就該知足,就像“五福”涵蓋的。現代觀念卻把人帶入情幻中追求刺激,世風日下,過去,追求刺激表現為煙癮、酒癮;現今,則表現為毒癮、亂性,不然就抑郁。人們被灌滿現代觀念后,在貪求無止境的路上飛奔,早已遠離了幸福所需的淡泊寧靜的心態。

古人孜孜不倦講述傳統道理及因果故事,其深刻用意,就是不讓世人沉淪于欲望與私利,敗壞道德與良知,最終遭到上天的懲罰。

愿人們善待配偶,珍惜自己擁有的,錯過了不會重來。做人要知足、感恩,用心守護內心的善良,那才是自己的福田。

文:凈月

源自:看中國(原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