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鼠變鵪鶉、龍初現?陰陽相交的“清明風”到底多厲害?
字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一過,天氣就真的變暖和了。北方人所說的“春捂秋凍”,隨著清明的到來,就不用再捂著棉衣去防范倒春寒了。
趁著清明小長假,你可以計劃一次踏青活動,去看一看大自然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樣子,切身的尋找一下我們在月令中所談到的各種物候,暫時擺脫一下電子裝置和因特網的束縛,去看一看生命生長的顏色,聽一聽細雨潤物的聲音,聞一聞山林野芳的幽香,去體會一下春風拂面的感覺。
清明·通解
前兩天公司的同事問我,為什么清明時節會“雨紛紛”?
首先,回首春分,你會發現,在天地交泰的時候,又是雷乃發聲,又是始電,老天爺醞釀了那么長時間,光打雷不下雨也不合適,好歹也得意思意思,所以清明時分順理成章就該下雨了。當然,這種解釋只是從承前啟后的角度來說為什么該下雨了。有意思的是,雷響了,電也閃了,我們等來的為什么不是滂沱大雨、疾風驟雨,而是“潤物細無聲”的紛紛細雨呢?
我們來看一下《月令》是怎么說“清明”的:
清明,三月節,按《國語》曰:時有八風歷,獨指清明風為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清明,農曆三月的開始,在《國語·周語》“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鐘”篇中,曾提到古代治世的所用的律政需要與八風相協調:“……物得其常曰樂極,極之所集曰聲,聲應相保曰和,細大不踰曰平,如是而鑄之金,磨之石,系之絲木,越之匏竹,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那么八風是哪八風呢?
《淮南子·天文訓》是這么說的:“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風至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清明風至四十五日,景風至;景風至四十五日,涼風至;涼風至四十五日,閶闔風至;閶闔風至四十五日,不周風至;不周風至四十五日,廣莫風至。”
看過《淮南子》的朋友知道,除了在天文訓章節中有說八風,在《地形訓》中也提到八風,名字可能不太一樣,但實際上是一碼事。這里說,在一年十二個月的二十四個節氣中,只有農曆三月的這個節氣是用風的名字命名的。
清明風,是東南方吹來的風,而東南方為屬于后天八卦的巽位,而《易傳》中說“萬物齊乎巽”,是說到這個時候,動物羽翼豐滿,植物枝繁葉茂,萬物體態強健,質地清晰可辨,大自然本來的面貌又呈現在世人的眼前,因此我們管這個時候叫“清明”。
如果我們審視“清明”這兩個字本身,就已經能把這個時節很形象的刻畫出來。
“清”字,左邊一個水,右邊上面一個“生”,下面一個“丹”;“明”字左邊一個“日”,右邊一個“月”;“丹”在這里表示紅色,紅色象征了火的顏色,而木生火,木為生,火為長。
其實就是說:正直春生的季節,萬物并作,競相生長,而雨露的滋潤讓萬物挺拔,茁壯成形,是時候告訴日月、父母,我已經能夠立足于天地之間,去經歷世間的風云變幻了,雨露的力量,讓萬物從春天生養的階段向夏天長贏的階段所邁進。因此,成長需要滋潤,水火相濟才能成氣候。
春分時節,三陽開泰,陰陽相遇,而隨著陽氣的繼續生發,陰陽交合,陽氣強健而奮勇前進,而陰氣柔順而隨聲附和,正所謂“陰陽相和而為雨露”,所以這個時候會下點雨。另外,農曆三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十二地支中的辰月,萬物皆有“生、長、收、藏”,都要經歷從受孕到懷胎,從懷胎到生成,從生成到健壯,從健壯到鼎盛,從鼎盛到衰敗,從衰敗到消亡,從消亡到祭掃這樣的生命周期。
如果要用十二地支來反映水的生命周期的話,辰這個位置恰恰是水氣息最微弱的地方。也自然陰陽相和而成的雨露并非大雨滂沱,而是紛紛細雨了。
當然,有心的朋友會發現,按古代說法明庶風來了45天以后,清明風才會來,那時應該是立夏,而并非是我們這里所說的清明啊。清明風從方位而言是東南方,而辰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我們已經從正東的卯位轉向了東南方,東南方在后天八卦中屬于巽位,而“震為雷”、“巽為風”,正所謂“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
春分時節我們處在東方震位,因此便有雷乃發聲,而當我們開始邁入東南方,盡管清明風還沒吹來,我們以這個清明風的名字來告誡世人:我們已經步入了“巽”這個讓萬物“變化”、“變動”的風的領域。
三侯·詳解
就讓我們具體來看一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如何詮釋步入“清明”之后的那些“變動”和變化的:
清明一候:桐始華
桐,木名,有三種。華而不實者,曰:白桐。《爾雅》所謂榮,桐木是也;皮青而結實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斷角”是也。生于山岡,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詩》所謂梧桐不出山岡者是也。今始華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閏。年,每一枝生十二葉;閏則十三葉。與天地合氣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為白桐也。
這說得是清明時節桐木開花了。桐木一共有三種,分別是白桐、梧桐以及油桐。這里的這個開花指得是白桐木。前文中我們談到《易傳》中有云:“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清明時分,萬物體態逐漸強健,那么為何單以桐木開花作為清明一候呢?
首先,《爾雅》中告訴我們,在以前,桐木被我們稱之為“榮”,榮字是上面兩個“火”,下面覆蓋著一個“木”,非常形象地又把現在所處的階段,和木生火的寓意表達了出來。
如果說,春分時候的“雷乃發聲”和“始電”只是告訴你春天的發展是要投向夏天的懷抱,那么“桐始華”就是對這個趨勢的一個加強,告訴世人,隨著進入清明,天氣將會越來越熱,五行中火的力量會越來越強了,而木的力量會逐漸收斂,我們正在處于由春木轉向夏火的時節。
另一方面,文中還談到說,桐木是一種通曉時令的樹木,能夠與天地合氣,所以被用來制作琴瑟。
古人制作不同的樂器用以模仿大自然的各種聲音,用金、石、絲、竹、匏、瓦、革、木八種材質制作出不同的樂器,其中琴瑟即為我們現在所說的弦樂,也就是上面八種材質中的絲質樂器。
《國語》中說:“……金尚羽,石尚角,瓦絲尚宮,匏竹尚議……聲以和樂,律以平聲,金石以動之,絲竹以行之……”
這里首先說琴瑟適合發出“宮”音,又說弦樂的作用在于讓樂章如行云流水一般貫穿始終。在古代,樂律五音“角、徵、宮、商、羽”中的“宮”音對應的是五行中的土行,而我們正直季春,也就是春季的第三個月份,季月對應的五行恰恰就是土行。我們都知道,季節的更替不會立竿見影,今天是春天明天就是夏天了,而是悄無聲息,逐漸的過程,季月的這個土便是這個意思。
這里以白桐作為制作琴瑟的材質去言明,這是一個春季向夏季過渡的時節,可謂是煞費苦心。因此,步入東南巽地,“風以動之”的第一動,桐始華,季節的更迭。
清明二候:田鼠化為鴽
按《爾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好在*食粟豆,謂之田鼠。《本草·素問》曰:鴽,鶉也,似鴿而小。今《說文》注:鴽曰:鴾母。蓋青州呼:?鶉為鴾母。鮑氏曰:鼠,陰類,鴽,陽類。陽氣盛,故化為鴽,蓋陰為陽所化也。
這是說在清明這個節氣的中間五天,田鼠都變成了鵪鶉。鼠為陰性動物,而鵪鶉為陽性飛禽,陽氣漸盛,因此才有這種變化。盡管在這里又是介紹田鼠的體態特征,又是描述鵪鶉的外貌身形,但事實上,經過長期的觀察,人們發現田鼠其實壓根也變不成鵪鶉。
只是因為鵪鶉也是候鳥的一種,冬去春來,而在這個時節又到了鵪鶉產卵的季節,而鵪鶉產卵多選擇在田邊,灌木叢間,而通常在田邊、灌木叢活動比較猖獗的往往是田鼠,也因此成就了“田鼠化為鴽”的這種比喻。就如同驚蟄最后一個候“鷹化為鳩”一樣,老鷹也變不成布谷鳥。
除了物候的這種特征之外,這種比喻還有沒有更深的一層含義呢?答案是很顯然的,古人發明了十二地支來表示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的物候變化,也用它去表示不同的方位,并以此將天文和地理進行十二個區域的劃分。這十二個地支被后人配以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宮神”,就有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而這里這個田鼠所暗指正是子宮宮神的“鼠”。
子對應的時點是隆冬,象征著寒冷的冬日,是收斂到極致的狀態,是太陰的狀態。如果這一候要詮釋從太陰到太陽,天氣從寒冷到溫暖的轉變,那么與子相對的是“午”,但我們發現“午”宮宮神是馬,并非鵪鶉,但四象上南方對應的是朱雀,在天文劃分上,午這個區域被我們稱為“鶉火”,而田鼠所化的這個“鴽”正式對應著午宮的這個“鶉火”。
也因此,田鼠化為鴽,實際上指的是以十二地支“子”為代表的寒冷,向以“午”為代表的溫暖的轉化。因此,清明第二變,田鼠化為鴽,從陰強轉化為陽壯。
清明第三候,虹始見。
虹,虹蜺也。《詩》所謂:螮蝀,俗為之蜺也。《注疏》曰:是陰陽交會之氣,故先儒以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則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側視之,則暈為虹。朱子曰:日與雨交,倏然成質,陰陽不當交而交者,天地淫氣也。虹為雄色,赤白;蜺為雌色,青白。然而字皆從蟲,《說文》曰:似螮蝀狀。諸書又云:嘗見虹入溪飲水,其首如驢,恐天地間亦有此種物也,但虹氣似之,借名也。
是說在清明的最后五天,我們可以在天邊看見彩虹了。虹霓,在我國古代被稱為一種妖氣天象,有主虹和副虹,主虹就是我們說的虹,而副虹就是常說的霓,顏色較淺。是陽光被空氣中的水氣折射、反射后形成的一種類似帶狀的天象。古人認為虹霓是陰陽二氣相交的結果。
當然,隨著此時四陽的升起,陰陽相交已經從地面上升到了空中。但古人認為,虹霓是陰陽本不應該相交而相交后的產物,把它歸為妖氣。那么一種妖氣天象為什么會被列為萬物皆齊的清明時節的一候呢?很顯然,這里這個虹其實并非指代的是妖氣的“虹霓”,而是暗喻的是東方蒼龍的初現。
首先,二月二的龍頭節是說,東方蒼龍七宿的龍角在太陽落山之后劃破東方地平線冉冉升起,那么經過一個月之后,這個時候,黃昏時分,東方巨龍的整體形態也逐漸呈現在了空中。
同時,經過清明十五天后,四陽將完全升起,正所謂“九四,或躍在淵,無咎”,這條巨龍正在奮勇向前,因為隨著陽氣的繼續生發,從下一個節氣開始它終將“飛龍在天”。龍行于天,我們才能目睹它的全貌,而此時,它已經初現端倪,所以才會說“虹始見”。
這就是清明,我們步入東南“巽地”的三候,桐始華,田鼠化為鴽,虹始見。
源自:新月占星
文: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