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用九宮飛星預測事情吉兇

字型:

中國傳統文化中,占卜是很重要的一項位理學內容,就是用龜殼,銅錢,竹簽,紙牌或星象等手段和征兆來推斷未來的吉兇禍福的手法。“占”意為觀察,“卜”是以火灼龜殼,通過研究觀察各種征兆所得到的不完全的依據來判斷未知事物或預測將來。

我們通常認為任何的占卜都是從易經延伸開來的,俗話說:不學詩經不會說話,不學易經不會卜卦。今天,鄭博士特別解密如何從九宮飛星來判斷吉兇,換言之,通過很簡單的道具,你就自己能知曉某件事情的吉兇程度。

一、什么是九宮飛星?

我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九宮飛星?位理學中有“天有九星,地有九宮”之說。鄭博士簡單說就是在九宮格里有九顆飛星,它們分別是:

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及九紫星。

鄭博士提醒朋友們注意的是,九宮飛星按洛書排布,飛星軌跡由中宮作起點,然后按照洛書數序飛移,因此,飛星軌跡又稱洛書軌跡(洛書步法)。有些朋友可能還沒有“洛書”的概念,可以暫時跳過這一點,以后自己再補課,現在看繼續下面內容。

二、九宮飛星中哪些是吉哪些是兇?

九宮飛星九顆星是有吉兇之分的,鄭博士希望朋友們一定要搞清楚:

(一)、九宮飛星中的五顆吉星

  • 一白貪狼水星:這顆星專管事業,人緣與桃花。
  • 四綠文昌木星:這顆星專管智慧,學業,對求學的人以及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影響最大。
  • 六白武曲金星:這顆星專管權力的大小,同時還能催動驛馬,所以與主人的事業息息相關。
  • 八白左輔土星:這顆星專管錢財的出入。
  • 九紫右弼火星:這顆星專管婚姻喜慶。

這五顆吉星如果落定的方位得宜,房子的格局與家中的布置包括居住人的命理等都能配合,能給主人帶來一年的好運。但是倘若落定的地方不得力,就像無用武之地的英雄,心有余而力不足,毫無作用。萬一格局或者布置有問題,還有可能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而辜負了吉星的美名。

(二)、九宮飛星中的四顆兇星

  • 二黑巨門土星:這顆星會引起身心兩方面的疾病,所以又號稱病符。
  • 三碧祿存木星 ( 又名蚩尤星 ):這顆星專會引起口舌是非,甚至會為主人帶來訴訟官非。
  • 五黃廉貞土星:這顆星專門招災惹禍,是九星中的兇性最大的一顆星。
  • 七赤破軍金星:這顆星會引起盜賊覬覦,小人陷害。

三、實際操作九宮飛星

明白了九宮飛星的吉兇,那么,下面的操作就很明白了:首先,朋友們找出九張撲克牌,分別是:方塊A、黑桃2、梅花3、梅花4、黑桃5、方塊6、黑桃7、方塊8、紅桃9。其次,鄭博士建議你按照如下程式操作:

  1. 洗干凈雙手,即古代的沐浴更衣凈身。
  2. 坐北朝南開始洗牌,背面向上放在桌子上,雙手順時針洗亂牌。
  3. 將洗亂了的牌背面向上整理好,在切牌數次。
  4. 雙手合掌,把牌放在雙手間,開始默默的想自己要預測的事情一遍,并對著牌吹一口氣。
  5. 把牌攤開扣在桌子上,然后隨意抽出一張。注意抽牌的時候不要猶豫不決要果斷。
  6. 鄭博士提醒注意:在操作過程中,如果有牌掉在桌上或者地上,就被視為今天不合適占卜;同理,一天對于同一件事情只能占卜一次,多次無效有害。

再次,分析占卜結果:將剛才抽出的牌對照如下。

  • 方塊A:代表官和財,是名利都有的好牌。
  • 黑桃2:是倒霉和疾病。
  • 梅花3:有是非、口舌、官司。
  • 梅花4:代表聰明,利文運、策劃等文職人員。
  • 黑桃5:最不好的牌,是意外、破財、傷災等兇象。
  • 方塊6:是張強勢牌,利于進攻,亦有財運
  • 黑桃7:是退勢牌,象下崗一樣,退居二線的無力牌。
  • 方塊8:是當紅的財運牌,求財輕松不累。
  • 紅桃9:代表桃花感情運,也是異性貴人緣,得財多與異性幫助有關。

鄭偉建博士點評:

  1. 任何的占卜都是從易經的原理出發,本文的預測吉兇也是如此,九宮飛星是最直接的原理來源。
  2. 明白了九宮飛星就明白屋宅風水調理的根本,由于九宮飛星每年飛臨的宮位不一樣,上述的五顆吉星固然可能會帶有兇性,而四顆兇星有時候也會沾染喜氣,不是永遠一成不變,但無論怎樣變化,這些吉星與兇星都會各有其責。這九顆流年飛星對吉兇所發生的影響,就時間來說,只有一年的效期,就力量氣場來說,雖然沒有屋主的命理風水或者房屋本身的風水那么強大,不過它也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性。
  3. 房屋風水和人的命理風水的吉兇好比火藥,流年風水好比是用來點燃火藥的燃香。火藥的本質,有可能是五彩繽紛的煙火,能讓主人這一年的天空都燦爛美麗;也有可能是讓人血肉橫飛的炸藥,會讓主人這一年的運氣坎坷不堪。到底是吉是兇,完全取決于房屋風水與主人命理風水是不是能夠相配。
  4. 要占卜一件事情的吉兇,鄭博士建議朋友們最好是通過幾種工具同時占卜,如此可能效果會更好。
  5. 如果你情緣不好、財運出問題,那么請務必記住鄭博士的話:調理是硬道理、風水就在我們身邊!

文:鄭偉建博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