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婚姻觀念,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字型:

 

《禮記 昏義》說:“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義;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又說:“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這里把婚姻的地位抬得這樣高,是因為儒家把國看作家的擴大,把家看作國的根本。《易經》對婚姻和家庭的重視程度亦毫不遜色。

 《易經》是貼近生活的,它所反映出的婚姻觀念及家庭觀念,如男女結合必須門當戶對;婚姻中必須講究禮儀,婚姻以干親為基礎,同時,夫婦家庭必須持久,等等。除了反映了當時婚姻和家庭的有關實際需要;同時,也對后世的人們,處理家庭矛盾,維護家庭穩定、加強夫妻溝通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婚姻必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男女結合,在古代社會,大多出于政治;而不一定是愛情的。但并不是說,《易經》就簡單的認為,這是合理的。比如,談論婚姻的《漸》卦之前,易經就出現了《咸》,就談到了男女的感情,如何正確對待不同階段的感情發展。然后,才順理成章,到了《漸》卦說的階段。

《漸》卦是講事物發展漸進性的,并以當時女人出嫁井然有序的漸進過程為喻。因此可以說,女人出嫁就是感情成熟,水到渠成的結構。《漸》卦是漸進過程。《漸》卦卦辭說:“漸,女歸吉,利貞。

同時,也說了女人出嫁,本身也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比如:《彖傳》說“漸之進也,女歸吉也”,所講的就是女人出嫁須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歸,嫁。女歸,女子出嫁。利貞,女子出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才吉,但是必須“正”。這個“正”字很關鍵。

在漸的過程中按禮的要求去完成一定的手續,具有一定的儀式,也就是強調女性出嫁,必須慎重,隆重。這就是“正”,否則就是“不正”。

根據《儀禮 士昏禮》記載:古代女子出嫁,《漸》的過程,是在媒灼的活動下,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個環節,古人稱之曰“六禮”。

“六禮”的實質性意義是:讓雙方家長估量這樁婚姻是否門當戶對,以后家庭是否和睦,能否過上好的日子。這樣的婚姻,雖然不是愛情的結合,但也不是說,就不講一點感情。不然,何以在《漸》卦之前,要來一個《咸》卦?咸過了,緊接著就是《漸》,這種排列,在古代圣人思想里面,不是一點都沒有考慮夫婦結合的感情基礎,這個重大問題的。只不過,感情是一回事,家庭的組成,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無法回避社會現實,都是社會現實的,社會細胞的組成部分。

你說,現代社會的夫妻的結合,就沒有現實的考量,就是完全是愛情的依歸?如果真的如此,何以現在時代的人,三天兩頭就有離婚的?說明了一點,愛情并不是婚姻的全部,說明完全、純粹的愛情組成的家庭,缺乏穩定性。因為,人的思想會變化,昨天你愛了,今天可能就不愛了;也許就是你的愛情躲不開社會現實的考量。

說穿了,就是婚姻離不開感情,但是,感情不是唯一因素;同時,感情的變化,常常導致家庭不穩,會形成很多社會問題。故此,古人的方法,也并不是就一定不可行,就一定沒有道理;可能在某種情況下,是一種更為符合現實實際的操作方案。

比如:婚姻的門當戶對,就不是毫無道理。你想,兩個人出生背景很不一致,甚至語言,生活習俗,都迥然不同,兩個人組成的家庭,怎么與家人往來?沒有父母的祝福,沒有家人的親密往來,就不會影響以后的婚姻生活?因此,婚姻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需要各個方面的因素,都要考慮進去,各個方面的條件成熟以后,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這樣的婚姻才能持久,穩定,乃至幸福。

 2、婚姻的必須持久

《序卦傳》說:“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咸》卦是講夫婦情感的,而夫婦既經結合便不可朝三暮四,須恒久不懈才好。所以《咸》卦之后次之以《恒》卦,可見《恒》卦也是講夫婦之道及夫婦之道的恒久性的。強調夫婦關系恒久不變,即后世所謂的白頭偕老,這當然合情合理,今日亦當如此。但夫婦關系的恒久性是如何實現的呢?

《恒》六五爻說“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六五身居上卦中位,說明這時候的女性已經身居高位了。但即使身居高位,也不用怕,因為,女性以柔居中,代表夫婦關系中的女方,她仍以柔順為德、奉行坤道,故此,婚姻依然恒久。但是,如果男人也是如此,就論兇了。何以如此?因為,男性奉行乾道,身居高位,卻懷“婦人之仁”,那就很容易壞事了。

一來,雖然年齡大了,還是不能獨立決斷,自然事業方面難以有大的作為;二來,即使大權在握,卻無法秉公持家,處理事務,家庭關系也好,公事也罷,定然會搞得一團糟。

有人說,這是男尊女卑的觀念,說實話,這種言語,既是對圣賢的不敬,也是理解錯誤。因為,恒卦發展到六五的時候,已經大權在握,主宰家庭了。不僅是夫妻關系,而是包括處理家庭利益、矛盾與包括處理與家庭未來的事業發展。故此,《恒》卦六五爻《象傳》解釋道:“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兇也。”

這里的“夫子制義,從婦兇也”。有人理解為: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就只能從一而終,認為屬于男尊女卑。因此,這就成為他們認為《易經》也宣揚男尊女卑的觀念的一個證據。其實,這句話的本意,女人應該堅持,堅守自己的坤道,照顧好丈夫和家庭,這就是你順利完成自己的使命。

而男人(包括丈夫和兒子)的責任,是制義,如果奉行什么事情都順著別人,包括順著老婆,這樣就無法按照道理,規則辦事,就無法完成自己的使命。這句話“從”的意思,就是服從、遵從、依照的意思。絲毫沒有什么男尊女卑的說法。《坤》卦中《文言傳》說:“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就是說,夫婦之間,以陽到統領陰道,以乾道統領坤道;坤雖然不能成就功名,但是在乾道、天道的興替中卻有著始終如一的貢獻。也就是說,男女婚姻持久與穩定,男人要有個男人樣,女人要有個女人樣;男人要以制義為先,女人要以柔順為本。陰陽之間,相輔相成,以相濟為美;但要以陽為主導,陰的勢力無論多強、多大;陽的實力多弱多小,都是如此,這樣才能各行其道,勝任各自的使命。

3、夫婦必須分工又合作

《易經》的婚姻觀念中,最引人注目的陰陽的分工與合作觀念。比如《易經》八卦中,乾、坤兩卦即指男女、陽陰,這是最基本的兩卦。他們各有統帥,比如:乾就統帥,震、艮、坎;坤就統帥著,兌、離、巽。他們各占一半,陰陽相輔想成,組成了六十四卦。故此,《說卦傳》說:“乾,天也,故稱乎夫;坤,地也,故稱乎母。”這種男女兩性平等的自然價值,充滿著整部《易經》。

至于后世的人,比如儒家以及他們的后人,演繹出了男尊女卑的觀念,那是后話,是后來的社會發展形成、時代變遷的文化觀念。

雖然《易經》的整體觀念,以陽為主,陰為輔;但并不意味著,陽永遠處于主宰地位,而陰則永遠處于附庸地位。比如,六十四卦中,單一陰爻,或者單一陽爻的卦,比比皆是。

陽主陰輔,陽動陰靜,陽剛陰柔,這是事物本身的規則與規律,彼此相互分工,同時,也相互合作,你來我往,這是一種分工又合作的關系。就好像,人們白天陽氣盛的時候,就要出門勞作;陰氣漸壯的時候,就是休息睡覺的時間。你說,到底是白天重要,還是晚上重要?

那就看你是什么目的,你需要些什么。你想賺錢,那肯定是白天;你要修養生息,自然就是晚上。你說,我白天睡覺,晚上工作行不行,當然也行,關鍵是看你從事什么工作,也看你身體吃的消不,是吧?

男性要有陽剛之美,女性要有陰柔之德。夫婦合,婚姻才能長久,生活才、家庭才能安定。女子柔順主于內,男子剛強主于外,這是一般的家庭觀念。這與“男尊女卑”,完全是兩碼事,是說家庭的分工。

古代社會,外面做事,大多是粗、笨、重的體力;男人在外邊干活,女人在家中贍養小孩與老人,是不是有照顧女性的意思?至于,今天的社會發展,大多靠智力,知識,女性掌握的一定的技能,有了知識,可以從事其他方面,男人干的事情,這叫時代發展。

在很遠的古代,不是也有女權社會?故此,《易經》上的觀念,核心是變易,所謂“時也,易也”。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社會制度、體制,就有不同的易理。這就是《易經》的不易之理。易經的不易之理,還有很多,比如:《易經》不但主張夫妻關系宜長久,不要輕易離異,而且主張婚姻年齡要適合。

《大過》卦說:“枯楊生稀,老夫得其女妻”;“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把男女婚姻年齡相差太大比作枯楊復生是一種不吉利、不正常的怪現象。主張男女分工有別,比如:《家人》說:“家人,利女貞”。《象》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

它特別強調主婦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家道以女子保持正位為貴,這就是“貞”。而男子在外也要守其本分而盡其力。女內男外各得其正,這就是家道得正。家道正對治理國家是有利的,正如范仲淹所說:“圣人將成其國必正其家,一人之家正,然后天下之家正;天下之家正,然后孝悌大興焉,何不定之有。”

由此可見,正家道乃是正天下之本,所以說是“天地之大義也”。這種婚姻家庭觀在今天看來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文:命理何鋒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