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獸——三足金烏
字型:
三足金烏
三足烏又稱三足金烏,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紅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烏鴉,黑烏鴉蹲居在紅日中央,周圍是金光閃爍的“紅光”,故稱“金烏”。金烏形象原是二足,西漢后期演變為三足。詳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二足金烏,又因為不同于自然中的烏鴉,加一腳以辨別,三足烏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
古代文獻對三足金烏的解釋
一是“日馭”。是太陽的駕座,它是為太陽服務的,太陽與烏是主仆關系。如《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
二是“日精”,亦稱陽精、陽烏。據東漢許慎《說文》所載:“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古“日”字為橢圓中加一“Z”字形,也就是圓日中有只飛鳥的形象,清人段玉裁解釋為:“蓋象中有烏”。
另有《后漢書•天文》注引張衡《靈憲》云:“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像烏而有三趾。陽之類,其數奇。”《云笈七簽•諸家氣法部》中也有類似記載:“日者,陽精之宗,積精成象,象成為禽。”在《文選•七下》中錄西晉張協《七命》有“陽烏為之頓羽,夸父為之投策”之句,李善對此注釋道:“《春秋元命苞》曰:陽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烏。烏者,陽精。”
在隋代蕭吉《五行大義•論七政》中亦有:“《元命苞》云:陽以一起,故日,日行一度,陽成于三,故有三足烏。烏者,陽精,其言僂呼,俗人見僂呼似烏,故以名之。”這些文獻說明烏與太陽已合而為一,并成為太陽的圖騰和象征。
三是“禽役”,是傳說中西王母所役使的禽鳥。班固《漢書•司馬相如傳》:“低徊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日睹西王母。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有張揖注曰:“三足烏,三足青鳥也,主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墟之北。”西晉傅玄《正都賦》亦云:“東父翳青蓋而遐望,西母使三足之靈禽。”可見,烏不僅為太陽服務,也為西王母所驅使。
《山海經》中對三足金烏的記載
根據《山海經》等古籍的記述,中國遠古時代太陽神話傳說中的十日是帝俊與羲和的兒子,它們既有人與神的特征,又是金烏的化身,是長有三足的踆烏,會飛翔的太陽神鳥。
如《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經·大荒東經》也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便是對十日神話傳說的記述。
后羿射日的神話
傳說三足烏為日之精,居日中,形態為三足烏鴉,共有十只。它們住在東方大海扶桑樹上,輪流由它們的母親——羲和駕車從扶桑升起,途徑曲阿山、曾泉、桑野、隅中、昆吾山、鳥次山、悲谷、女紀、淵虞、連石山、悲泉、虞淵。后來金烏作亂,同時十個一起上天,使大地被烤焦,被后羿用神箭射下九只,只剩下一只。
史書中對三足金烏的記載
《玄中記》:“蓬萊之東,岱輿之山,上有扶桑之樹,樹高萬丈。樹顛有天雞,為巢于上。每夜至子時則天雞鳴,而日中陽鳥應之;陽鳥鳴則天下之雞皆鳴。”中國民間傳說此鳥為日之精,居日中。漢代畫像磚上常有三足烏,居于西王母座旁,為其取食之鳥,或說即三青鳥。
《洞冥記》卷四:“(漢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東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烏數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馭,以手掩鳥目,不聽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鳥獸食此草則美悶不能動矣。’”《藝文類聚》卷一百引《黃帝占書》:“日中三足烏見者,大旱赤地。”后因以指日。
《河圖括地圖》:“昆侖在若水中,非乘龍不能至。有三足神鳥,為西王母取食。”
漢代王充《論衡·說日》:“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
《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漢高誘注:“踆,猶蹲也。謂三足烏。”
《春秋元命苞》:“日中有三足烏。”故太陽也叫作三足烏或金烏。又西王母有三足烏,是替西王母取食的青烏。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西王母]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
張守節正義引張揖曰:“三足烏,青鳥也,主為西王母取食。”后亦因以借指日。
唐代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詩:“蓮花交以響共命鳥,金榜雙回三足烏。”仇兆鰲注引黃生曰:“三足烏,即日也。”
宋陸游《月夜短歌》:“明星雖高未須喜,三足陽烏生海底。”
日本文化中的金烏
太陽或是使者,賀茂建角身命之化身,之后成為鴨縣主之祖。因受中國文化影響,其也多為三足烏鴉。
神武東征之際,受高皇產靈尊・天照大神之命,從熊野到大和為神武天皇帶路的烏鴉。在熊野三山,作為神使(ミサキ)而受到信仰。近世以前常用在起請文的熊野牛玉寶印繪有烏鴉。八咫烏也是戰國時代紀伊國的雜賀眾鈴木家的旗印。
古高麗文化中的三足鳥
高句麗人崇拜三足烏如同龍和鳳,除了為日神,亦代表著力量。高句麗崇拜單一神:太陽神,和不問鬼神的古代中原人文化有很大差異。高句麗人對三足烏的這種崇拜在高句麗古墓壁畫中有描述,今吉林省集安市仍隨處可見三足烏的裝飾畫。
高句麗壁畫墓多繪有日月神像,表明其有日月星晨崇拜。高句麗五盔墳四號墓“日月神繪于北角二層抹角石上,人首蛇身。日神居左,男相,披發,雙手捧日輪于頭上,日中有三足鳥,月神居右,長髪女相,雙手捧月輪于頭上,月中有蟾蜍。”長川一號墓后室藻井頂部繪三足鳥(日神)、蟾蜍與兔(月神)和北斗七星圖。
三足鳥的考古
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有領璧形器,上面刻畫的三只神鳥也是典型的長頸單足、羽尾華麗、展翅繞日飛翔之態,顯而易見就是對太陽神話傳說中三足烏的一種形象表現。從時代的承襲演變關系來看,正是古代蜀人這些含義豐富、構思絕妙的影象,對后世的圖案紋飾產生了積極而久遠的影響。
不僅戰國與秦代的銅鏡上有三鳥環日圖,漢代瓦當上有繞日飛行的三鳥紋,而且在漢代畫像石《羿射九日》圖中刻畫的棲息于扶桑神樹上的也是三足金烏,可知這在古人心目中皆是對三足烏最為生動的表現。
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