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觀人七法,教你如何慧眼識人!

字型:

 

圖片源自千庫網

真正的智慧,可以穿越時空,歷久彌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的頭號智者,不僅謀略過人,在識人用人方面亦有獨到見解,他從人的“志”、“變”、“識”、“勇”、“性”、“廉”、“信”七個方面總結出識人用人之道,不僅全面深刻,而且操作性強,至今讀來仍讓人受益匪淺。

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觀人之法:“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諸葛亮的“觀人七法”,是從七大方面“志、變、識、勇、性、廉、信”來全面考察,可謂面面俱到。

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這像是指要向對方提出大是大非的問題,看他的志向有何特點。

考察一個人,如何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可“問之以是非”,看其對是非曲折的判斷,對某事物的看法,觀察其志向。凡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含混不清、模稜兩可的人,很可能是隨風搖動、忽東忽西的“墻頭草”之人,也是最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損害到公利的,因此絕對不可以委以重任。這種人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和內心操守,習慣于見風使舵,沒有定性。只有志向高遠、立場堅定、胸懷寬廣人,才是可交可用的人。

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向對方提出尖銳問題,看他是否具備分析問題、處理事理的能力。

“變”指的是應變能力。要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與他多說話,將他逼到詞窮的地步,看他如何應對。因為,諸葛亮認為能言善辯者一定頭腦靈活,思維敏捷。

此項亦可以用在官場上,探看這一個官員究竟好還壞。因為,除了貪官會害國之外,還有庸官也同樣會誤事。他們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做出好的判斷與決策。

三、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識”指的是見識。臨事對策,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見識水平。

這是指向對方提出各種問題,讓他思考相應的計策,看他的才能如何。此項亦用在任何狀況中。舉個例子來說吧!有些毫無計謀、遇到事情的發生就束手無策的官員,即使有心做好,想為百姓排憂,也終究力不從心,無法左右大局。所以,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一定是能夠為改善社會、改善身邊環境出謀劃策的人。

四、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古人曰:“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正是考驗對方勇氣的時候。

所以,要認識一個人,可以先告訴對方有一些困難的事物與風險要處理,看那人如何回應。倘若是個缺乏實踐勇氣的人,別說懲惡揚善,他就連自身都難保了,又怎能坦然面對鄉親父老的期盼眼神呢?

五、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人們常說“酒品見人品”、“酒后吐真言”,人的本性往往藏得很深,但用酒卻可以開啟人的心扉,使他傾吐內心最真實的自我。因此,我們可以在一個人酒醉之后,觀察他的品行如何。別以為這不算什么識人法,你要知道古代的文臣武將,常常有因為喝酒誤事,以致因違法而遭斬首的惡例。

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利益人人愛,所以觀察一個人面對利益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他的節操。節操高潔之人,對不義之財絕不享用。人性本有貪欲,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自古以來,就不乏有用金錢來考驗人的例子。歷史上栽在利字上的官員真的是難以計數啊!經受不住金錢誘惑的人,是不可能成為清廉官員的,而老百姓盼望的,當然是清官,而非貪官了呀!

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這句是指我們要觀察對方的言行是否一致。言而無信的人,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賴。畢竟誠信,是為人為事之本,人無信不立,一個人能否在社會立穩腳跟,就看他能否信守諾言。

諸葛亮擅長運籌帷幄,是智慧的神話。無論是在行軍打仗,還是處理國政時,他都起用大量人才,也因此發展出一套的識人的方法。

然而,你可不要以為諸葛亮的識人法則已經提出了千年之久,應該要過時了。NO!這套識人方法對于我們仍是意義巨大。學習諸葛亮的識人方法,就能結交好的朋友,任用適當的人才,你說這怎么不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大獲裨益呢?!

源自網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