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時節話養生

字型:

源自:海神大師

七月七日為小暑節氣,太陽黃經為105度,此時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時,所以叫小暑。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處綠樹濃陰,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0度,時有熱浪襲人之感,暴雨也時常在小暑節氣光顧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由于這段時間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澇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說。更有“小暑熏風,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經驗總結。小暑若是吹熏風,則大署時必定無雨,就是說小暑最忌吹熏風,否則必有大旱;小暑日假如打雷,必定有大水沖決圩堤。

小暑節氣養生避暑

小暑是“天并不是非常熱”的意思,然而在小暑期間常會出現一些極端天氣,自小暑開始絕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這時江南的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同時暴雨也會時常在小暑節氣光顧。小暑天里,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倦怠乏力。那在這樣一個高溫多濕的節氣里,大家應怎樣進行自我保健呢?

  1. 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水果,比如西瓜、沙拉。
  2. 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氣,適當活動,使體內陽氣向外宣泄,適宜活動如去海底世界游泳、用音樂盒給周圍的玩家播放動聽的音樂等。
  3. 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以平淡芳香為主。綠豆粥和玉米是不錯的消暑佳品。

小暑節氣養生腸胃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所以,小暑到來之際,人們必須在飲食調養上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飲食當以適量為宜。過饑,則攝食不足,營養缺乏,而致氣血不足,引起形體倦怠消瘦,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繼發其他病癥;過飽,會超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導致飲食阻滯,出現脘腹脹滿噯腐泛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

其二,夏季飲食不潔是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的首惡,如痢疾、寄生蟲等疾病,若進食腐敗變質的有毒食品,還可導致食品中毒,引起腹痛、吐瀉,重者出現昏迷或死亡。

此外,小暑飲食五味健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保養之法:五味之說指的是人的精神氣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對應五臟,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腎。若長期嗜好某種食品,就會使臟腑效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損傷內臟而發生疾病。如偏食咸味,會使血脈凝滯,面色無華;多食苦味,會使面板干燥而毫毛脫落;多食辛味,會使筋脈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會使皮肉堅厚皺縮,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品,則骨骼疼痛頭發易脫落。所以營養學家建議:小暑飲食,一定要把握好五味之間的平衡。

小暑節氣必食黃鱔

俗語說:“小暑黃鱔賽人參”,鱔生于水岸泥窟之中,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中醫以為,黃鱔味甘、性溫,可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極其適合夏季食用。而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翻開中國的選單可以發現,各個菜系幾乎都有以黃鱔為原料的菜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于徽幫的響油鱔糊了。那是將活鱔汆熟后劃絲,再用蔥、姜、蒜煸香油鍋,放入快速翻炒,然后加紹興黃酒、紅醋、白糖、精鹽、味精、白胡椒粉,淋入濕淀粉勾芡,起鍋裝盤。最后一步是最妙的,但見廚師將手勺在鱔絲中撳一個洞,放入蔥姜絲和蒜末,將燒開的麻油澆下去,頓時吱吱作聲,此道菜也因此而得名。

小暑節氣的食譜

1、炒綠芽菜

  • 配料:新鮮綠芽菜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
  • 做法:芽菜洗凈水淋干,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芽菜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翻炒數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 功效:清熱解毒,療瘡瘍。

2、素炒豆皮

  • 配料:豆皮二張,植物油、食鹽、蔥、味精各適量。
  • 做法:豆皮切絲,蔥洗凈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后加食鹽,炒數分鐘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 功效: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3、素燴面筋

  • 配料:水面筋500克,蔥、姜、食鹽、淀粉、植物油、味精個適量。
  • 做法:水面筋切薄片,蔥、姜洗凈切絲備用。油鍋燒熱,將水面筋入鍋,煸炒至焦黃,加蔥、姜煸炒數分鐘,兌水一碗,加食鹽,待面筋熟透后,放入味精,再用淀粉勾芡,湯汁明透即可。
  • 功效:解熱、除煩、止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