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萬物,逢七必變”,傳統文化中的數位3和7,到底有何奧秘?
字型: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數位,不僅僅是用來表示數量,它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內涵,比如說數位“3”和“7”。
三和七,是很多人的幸運數位,如果你的生日當中包含了三或者七,那你對這兩個數位可能會更有一種特殊的感覺,甚至你的電話號碼、車牌號碼、也會特地挑選這些數位。
說到三和七,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三生萬物”和“逢七必變”的說法,但這兩句話并不是連起來的,出處也不一樣,“三生萬物”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逢七必變”則是源自《周易》。在傳統文化中的數位3和7,到底有何奧秘呢?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自此以后,3這個數位就被賦予了一種神秘色彩,而且我們的生活也與“3”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比如我們說早中晚、上中下、還有三才三界,三才是指天地人,三界,在道家是指天界地界人界,佛家也有三界,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就連我們所處的世界也被稱為“三維世界”,總之,“3”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那么“三生萬物,逢七必變”,數位3和7,到底藏著什么秘密呢?
三生萬物,是道德經當中的理論。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最后“三生萬物”。那么這里的一,是指太極初始,也是指“道”的本體,一切皆源自于這個“一”;
接下來是“二”,二就是陰陽,陰陽相交的產物則是“三”,世界產生了有形的生命的器物,陰陽相交不斷演化,于是“三生萬物”,老子認為,這就是宇宙的由來。
當然,在傳統文化中并不會把一二三當成具體的數量,就像道德經里的一生二二生三,只是用來表示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這樣一樣過程,所以在古文當中,“三”往往是用來代指多數。
比如“三思而后行”并不是思考三次,而是再三思考、多次思考之意,當然還有像“三人行必有我師”也不是指三個人在一起,可以是很多人,它是個虛數,因為“三生萬物”,所以哪怕再多的數量,也可以用“三”來代指。基于這樣的理論,司馬遷才在《史記》中說:數始于一,終于十,成于三。
數位“三”的秘密,其實就是它的無限屬性,三有著無限可能,因為三生萬物,而且三是衍生萬物的關鍵,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中,三是量變與質變的臨界點,中國人經常說“事不過三”,所以“三”也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一種原則性定數,這就是“三”的秘密。
“逢七必變”的說法,源自《周易》,在易經當中每一個卦都是六爻,古人認為,事物由始至終的發展只要經歷六步就算很圓滿,所以說“六六大順”,一旦超過六,到了七,卦象就會發生改變,事情就有變故,所以卦只有六爻,如果到第七爻,那就代表著已經發生變故,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開始,與你所占卜的當下已經不是一回事。
這種觀念同時也體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比如說“七年之癢”,夫妻在一起生活七年以后可能要經歷某些波折,甚至有可能讓婚姻產生變故,這也和“逢七必變”的思想有所關聯。
當然“七”這個數位,在大自然中也比較特殊,比如光有七色,彩虹有七種顏色;人有七竅,眼耳口鼻加起來是七孔;然后音樂也有七個音階;甚至在人去世以后,也有頭七之說,這么多的七,并不是巧合。
不僅東方文化中7有特殊意義,就連圣經當中的7也是個很特殊的符號,比如上帝是用了6天創造了世界然后休息了1天,所以一周是7天,7,也成為了西方人眼中的幸運數位。
而且,西方把人的美德分為七種,把人的罪惡也分為七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七宗罪,由此可見,數位七在人類眼中如此神奇,并不是種巧合,而是在過去的歷史中,古人發現了“七”是許多事物變化規律的臨界值。
因此在生活實踐當中,他們重視并遵循這種規律,所以也賦予了“七”這個數位更多神秘的色彩,直到現在,我們對“7”的了解,其實也不過一點皮毛而已,關于數位背后的秘密,仍然有待我們去了解和發現。
源自:有畫說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