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猙

字型:

猙的來歷

“猙”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奇獸,據山海經的記載:“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意思為:中國境內有一座山名叫章莪山,相傳這座山寸草不生,就是光禿禿的一個土包,沒有植被覆蓋,滿山都是碧玉,特別的奇怪。這座山上有一種異獸,名字叫猙,長得像豹子,但頭上長了一只角,身后有五條尾巴,叫起來就像砸石頭發出的聲音一樣。

猙又稱之為猙獸,因為它發出的聲音像是猙猙的擊打石頭的聲音,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猙。猙其實是一只上古神獸,全身赤紅,像一只豹子一樣,身手敏捷,并且他有五根尾巴,頭上還長有一根利角,無堅不摧。

猙其實本是一只惡獸,曾經打亂人間。恰好燭龍路過,將猙收服,自此,猙便跟在燭龍的身邊,和燭龍一起生活在鐘山。燭龍體型龐大,而猙圍繞在燭龍四周,為燭龍的身體清掃衛生,完全就是一個可憐的苦力。

猙在燭龍的身邊呆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并且受到燭龍潛移默化的影響,它的暴戾居然消失,直至再后來燭龍消失很久之后,猙才逐漸從鐘山中走出,尋找其主人燭龍的下落。不過這些年來,主人沒找到,猙卻幫助了很多人,成為人們口中的瑞獸。

在鐘山的時候,猙幫助燭龍清掃衛生,竟然養成了一種難以改掉的習慣。到了民間,猙這個習慣依然難以改掉。以至于后來,猙看到哪戶人家有邪祟,變主動去打掃,將邪祟之氣祛除。開始人們看到猙可怕的樣子都躲得遠遠的,后來明白猙僅僅是為了驅逐一些不干凈的東西,慢慢的便將其視作上天的使者。

或許這是猙的一個無心的習慣,但是卻成為了人們口中傳頌的瑞獸,能夠辟邪保平安。

古代典籍中對猙的記載

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山海經·西山一經》)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如“猙”。(《山海經·西次三經》)

四皇移位,天降赤心。逐天下,服四獸,然者“猙”也。“猙”者,上古蠻荒之神獸,出于鐘山,陰燭之鼻息,日形于型,尾羽,腰生翅,首四角,琉璃眼,赤皮,生黑絡。誒靜伏于山間,首擊石,“猙猙”之鳴,故名“猙”。

源自網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