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感知 “神奇功能”甚至超過人類
字型:
這些看似靜默的小生命卻擁有如此強大的感知和預知能力,實在讓人跌破眼鏡!科學家認為,植物也是復雜的生物體,有嗅覺、聽覺、不同類型的記憶、和防御能力,它們過著豐富而感性的生活,甚至還有社交能力。
美國哥倫比亞市的密蘇里大學植物科學系教授杰克.舒爾茨,花了40年時間研究植物和昆蟲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他在密蘇里大學的同事海蒂克•阿佩爾(Heidi Appel)和雷克斯克•考克羅夫特(Rex Cocroft)正在研究植物的聽覺。
他們在實驗中發現,當一條饑餓的毛毛蟲靠近植物時,啃噬所產生的聲音會引起植物葉上分泌出大量的化學防御劑,用于驅趕蟲子。而對于大自然的聲音(例如風聲等)或貝多芬的音樂,植物卻完全沒有反應。
植物沒有耳朵,對于傷害自己的聲音為何會產生防御能力?阿佩爾和考克羅夫特認為,植物能把聲波在物體上掃過時產生的微小形變,轉變成電訊號或化學訊號。但早在50年前,另一個科學實驗就已經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植物是具有他心通能力的,在遇到傷害前,就已經知道了,因此會做出相應的防御反應。
植物的“思維活躍”
已逝植物遺傳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芭芭拉•麥克林托克稱植物細胞“具有思想性”。植物擁有所有生命體共同的生命特征:趨利避害的特性。這種特性可以讓植物對外界環境的改變做出反應。但這種反應通常是隱性的,不容易觀察到。
含羞草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會把葉片瞬間收攏,謝旗研究院說:“它主要是因為植物細胞中鉀跟氯離子的平衡受刺激后被打破,導致葉片中的水分通過莖流入植物根部,葉子細胞組織的張力下降至葉下垂。”
植物的“性情”
有科學家做過實驗,從同一個母體植物上切下來的兩個切片或從同一個母體植物上克隆的兩株小植物,即使在相同條件下對它們進行培育,它們也會表現各異。
科學家認為,植物的生長可以隨著環境的變化來進行自我調控。比如我們將同一種植物一南一北的種植,那么植物生長的大小便會存在差異。外界的環境會調控植物基因表達,從而植物所產生的蛋白不同、代謝不同,最后造成外觀上的差異。不同的溫度環境也會導致植物形態上的差異;此外,土壤性質的一些差異也會引起植物的生長發育的變化。
植物的“記憶”
美國的測謊專家巴克斯特曾做過一個實驗,在植物葉子上接上了一個測謊器的電極。為了證明植物具有記憶力,巴克斯特將兩棵植物并排放入—間屋內。然后讓六個人穿著一樣的服裝。戴著面罩,從植物前面走過。其中一個人將植物毀壞。之后,再讓他們從植物前面走過,當那個毀壞植物的人經過時,記錄紙上出現了強烈反應的記錄。
通過巴克斯特的實驗,科學家們得出結論:那是一種名叫茉莉酮酸的化學物質在起作用。植物激素把植物體內的亞麻酸轉化成為茉莉酮酸。這是一種類似動物體內的前列腺素的化學物質。
植物“與人溝通的心靈感應”
人的心靈與情感可以和植物溝通。這種想法聽起來好像令人匪夷所思,近些年來,科學家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在美國,有個名叫奧克蘭威妮的女士,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她從公園里摘回兩片虎耳草的葉子,一片放在床頭柜上,另一片放在起居室里。每天早上起床后,威妮都要看看床邊的葉子,希望它繼續活著,對另一片葉子則根本不予理睬。一個月后,她不聞不問的那片葉子萎縮變黃,開始干枯;可是獲得威妮關注的那片葉子不但活著,而且就像剛從公園里摘下來時一樣新鮮。這表明:人的心靈與情感可以和植物溝通。
源自:看中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