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今年的大寒與過往很不同?

字型:

當民間紛紛關注即將到來的皇歷新年時,難免忽略2023年1月20日下午4點29分,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大寒”降臨之時。古籍《三禮義宗》載道:“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也。”太陽屆時正達到黃經300度。今年雖說天氣依舊嚴寒,但過新年的氣息卻比以往更加鮮明。

大寒簡介

過去由于大寒時節,已近皇歷年關,因此民間流傳“過了大寒,又是一年”之說,且大寒一過,家家戶戶均忙著準備年貨、制作年糕等過年美食、徹底清掃家里。不過,今年的大寒較為不同,大寒一過,隔日即是除夕,可謂年味更加濃厚,且更能沖淡嚴冬帶來的寒冷。

大寒的三候為“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第一候指:母雞開始孵育雞雛,為自然萬物的生機揭開新篇章﹔第二候指:鷹隼等禽鳥為了抵御寒冬得補充能量,因此盤旋空中覓食,展露極強捕食能力﹔第三候指:大部分水域仍處于凝凍的狀態。

關于大寒的農諺有:“大寒三白定豐年。”、“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句中的“三白”,意指下了三場大雪。由此可見,農家忌諱大寒節氣出現天晴無雪的狀況,但民間亦有“最喜大寒無雨雪,太平冬盡賀春來”之說。

至于諺語“小寒凍土,大寒凍河。”、“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小寒不寒,寒大寒。”都點出了大寒乃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因此人們認為,如果大寒到來時,并沒有天寒地凍,人畜必有災殃,或稱寒冷將會延至翌年的春分時節,屆時將會非常寒冷。

至于俗諺“新年頭,舊年尾”,則是指:大寒算是一個開始、一個結束,民眾在面對這樣的重點時間,必須特別謹言慎行。

大寒時節一到,仍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古人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說,清楚說明人們重視身體的調養。因此,在大寒期間,民眾應該將重點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

提及“大寒”宜養腎,許多人都以為那是男人的專利。錯!常言道:“男怕傷肝,女怕傷腎”,腎被視為“命門”,因此女人同樣要注意腎虛。腎對女人而言,可是保持健康、美麗的關鍵。

中醫師彭溫雅在Yahoo TV《節氣餐桌》上提醒民眾,當冬末春初冷熱交接時,最需要好好養生,至于山藥、南瓜、地瓜等養肝益脾胃的食材,以及香菜、白蘿卜、茴香等具有升散性質的食材,都是非常適合在冬季時享用,可滋陰潛陽。

大寒習俗

一、食糯蒸供

中國從南至北,古人流行“食糯、打牙祭”等習俗。換言之,在大寒日吃糯米制食物。廣東佛山地區迄今還保留在大寒吃糯米飯抵御寒冷、滋補的習俗。

此外,民間俗諺有云:“有錢沒錢,蒸糕過年”。即使貧困,但中國許多農村地區仍保留自制糕點迎接皇歷新年的傳統文化,此寓意生活美滿,年年高過一年。

另外,因為將迎來皇歷新年,古人都會準備祭祀用的供品,因供品多采取蒸熟方式的饅頭、糕點等,故稱“蒸供”。

二、打牙祭

打牙祭又稱:“做牙”、“做牙祭”。這原本是指祭祀土地公公的儀式,不過,做牙可是講究“頭牙”與“尾牙”。頭牙儀式是在皇歷二月二舉行,尾牙則是在臘月十六日舉行,但在尾牙前一天會先祭拜土地公,尾牙當天則是一家大小坐一起“食尾牙”。有人當天會吃刈包和潤餅(春卷),祈望新的一年可以財運興旺。

三、趕集趁墟

“趁墟”又稱“趁虛”,南方稱為“趁墟”,北方稱為“趕集”。

由于古代不似現今交通便利,導致古人購物的限制較多。古人多在固定時間外出采購。新年到來之前,百姓會集中到鄉村文化聚合之地的“墟市(又稱“墟場”)”采購年貨,祈求過個豐盛好年。換言之,民眾會在年尾期間前往趁墟采買年貨。

文:隅心

源自:看中國(原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