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用基因研究來揭開紫微斗數的奧秘

字型:

難以想象,全球熱門的基因研究,竟然可以充分印證中國古老的紫微斗數的真實性及價值。固然基因研究還是剛開始,然而它所顯示的狀況跟紫微斗數的狀況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說,紫微斗數的理論由于基因解碼而被證實出來,實在令人震動。

第11號染色體看出你的命宮主星

基因是什么?從1953年發現DNA是雙螺旋對稱結構后,眾人都以為已經找到了人類生命的奧妙。2005年6月26日美國的克林頓總統與英國的布萊爾首相同時公布完成人類基因組草圖。固然如此,離人類能夠破解所有的基因密碼時候還早得很。可是,就現在所知的基因研究,卻已透露出良多的資訊。紫微斗數可以很精確的推論生命的某些特質。例如個性,那是先天具備的,后天只能調適,不能改變,而基因的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結果。例如,位在第11號染色體短臂上的D4DR基因,是一個稱為多巴胺受體(dopamine receptor)的蛋白質配方,它的任務就是在人的腦部,從神經元與神經元間的接合處,伸出到細胞膜外,預備捉住多巴胺。多巴胺是什么?它是一個神經傳導物質,腦部若缺乏多巴胺,便會導致優柔寡斷而冷漠的個性,甚至沒有辦法移動自己的身體,最極真個形式,便是所說的的帕金森癥候群。而若腦部多巴胺過量,人會變得極富好奇心,愛冒險,積極進取。某些迷幻藥的功效,便是刺激多巴胺系統。簡單的說,多巴胺就是腦部的積極性化學物質,太少的話,一個人便會缺乏啟動力和積極性。太多的話,一個人又很輕易感到無聊,常要去找尋新的冒險,這就是個性差異的根源。

基因和桃花有關

為了找出基因跟個性的關系,科學家作了良多實驗,證實D4DR基因越長,對多巴胺的反應就越低,在生活上就會需要更多的冒險,以獲得和有短基因的人從事簡單事物獲得的等量多巴胺。為了證實要發展出尋求新奇事物的個性需要多巴胺,科學家舉出另一種令人震動的范例,證實喜好新奇事物的個性與D4DR有關。在美國的一個大規模實驗,雙性戀男人中,有長D4DR基因的人和不同男人共眠的機會,是有短基因的人的六倍;而有長基因的人和不同女人同眠的機會,是有短基因的人的五倍。

基因和膽識有關

然而,只有D4DR會影響個性嗎?顯然不是,它只是發現的第一個跟個性有關的基因而已。基本上,膽小或信心也是先天的遺傳。一位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兒童的狀態,他發現,早在四個月大時,便可以分辨出一些形態,進而猜測一個人在14年后長大成人時是膽小或布滿信心。實驗結果顯示,對歐裔血統的調查,膽小的青少年比較是藍眼睛、輕易過敏、個子高瘦、面孔狹長、輕易激動,且心跳較快。而這所有的特征,都是由胚胎中的一組叫做神經脊的細胞所控制的,而神經脊是腦部扁桃腺的起源,它們全部是用一樣的神經傳導物質:正腎上腺素,一種和多巴胺非常類似的物質。

基因研究將證實紫微斗數的學理背景

假如你看過話說108里談過紫微斗數的理論,聽起來和上面最先進的基因研究有什么不同?紫微斗數里陰陽分類的結果,跟多巴胺的作用力太相似了,陽性主星比較積極,陰性主星比較畏縮。假設大家對每個初生嬰兒檢查多巴胺,以作為陰陽主星的分類標準,然后猜測20年后他會有什么變化與結果,會讓所有的專家大吃一驚嗎?紫微斗數有108顆星,每顆星都代表不同的個性行為,這和基因專家預估影響個性的基因數是相似的。要曉得,基因的基本觀念,它是線性結合,而不是溶合的,這在1860年孟德爾的遺傳研究時就己經確定了。所以,隔代遺傳是會發生的現象。基因的特質不會由于結合而改變,只會由于演化或突變而改變,這是天擇現象。而紫微斗數每顆星同宮只會互相影響,不會改變,雙星結合的方式跟基因的結合一模一樣,遺傳結果都是重新組合,每顆星的特質完全不變。假如大家把每一顆星看成一個個性基因,他的對應性非常強烈,最尤其的是,紫微斗數根據出生時辰推論每個人的個性特質如此正確,絕對跟不同時間出生時基因的組成有關,也就是跟地球的地理位置有關,而現在的科學研究甚至還研究不到這里。我絕對不會懷疑,未來20年,當有個科學家發現了某種個性基因在某個出生時間尤其旺盛時,他的興奮程度。然而,他只不外是找出一個中國人千年以前就已經研究出的基因組合罷了。

另一個影響個性的基因-17號染色體

假如大家對此還有懷疑,大家可以多看幾個例子。紫微斗數指出有幾顆星是尤其有潔癖的,如太陰、武曲座命的人。改用基因的說法,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種單胺,跟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一樣,假如腦中的血清素很高,你便是個強制性的人,非常注重整潔,而且小心謹慎,甚至到了神經過敏的地步。極真個病態則稱之為強迫癥。另一方面,血清素較低的人,會有輕易沖動的傾向,沖動犯下暴力罪行或是自殺的人,血清素就較少。ELI LILLY藥廠根據這個理論發明一種新藥PROZAC,來影響血清素系統。增加血清素可以減緩焦慮和沮喪,使原本普通的人變成樂觀主義者。然而,且慢,基因研究可不是這么單純,由于他還有其它互動的影響,反而可能產生完全相反的作用。如第17號染色體上有一段基因,叫“血清素搬運者”,它可以改變某一段基因的“活化序列”,這種基因較多的人,比較不神經過敏,也比一般人更輕易感覺愉快。這種新藥也同時會影響這個基因,也就是說,影響神經元對血清素的作用。所以,要完全了解所有個性基因的互動是很復雜的大工程。

假如你覺得上面的說法太艱深了,大家給一個大家都以為簡單而且在日常生活的例子:膽固醇,所有人都曉得,膽固醇太高會增加心臟病的死亡率。然而,太低呢?給你一個驚人的數位,“降低膽固醇的治療可以減少百分之十四的心臟病發作,但會明顯地增加橫死率達百分之七十八”。事實上,在八十年代,即已曉得沖動、反社會、以及沮喪的人,包括囚犯、暴力犯罪者,以及自殺失敗者,他們的膽固醇都比其它人來得低,基本上,胖子是比較沒有危險性的。在一項大規模的試驗中,來自七個國家、共35萬1千人進行七年的試驗,證實在固定年齡中,膽固醇非常低和非常高的人,死亡率是膽固醇中等的人的兩倍。在膽固醇較低的人當中,額外的死因最主要是意外、自殺或是謀殺。而其中百分之二十五的最低膽固醇的男人,自殺率是其中百分之二十五有著最高膽固醇的男人的四倍,而這些,都跟血清素有關。

基因研究匯出的"宿命論"可以用藥物治療嗎?

假如個性有強烈的基因成分,那么就表示一切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基因的研究竟然匯出“宿命論”的結果,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更有趣的是,根據基因研究所研發的藥物來控制情緒反而是可行的,也就是說,基因的研究使得宿命論不再宿命論了。聽起來很玄吧,吃一顆抗憂郁的藥,你就會更樂觀。和吃一顆克補就可以熬夜久一點是一樣的,只要他不會產生副作用(良多藥物由于急于上市而沒有充份測驗)。而假如為了安全,不想吃藥,使用非基因治療法也是很有用的,這就是科技紫微網所作的事。了解個性是天生的能對修正個性有所匡助。實驗顯示,當客戶被告知他們的個性是天生而真實的一部份,而不只是一個壞習慣時,他們感到很寬慰。 “非病理因素的基礎性向,以及群體成員對他們的認知,似乎是構成他們自我認知的最佳保障,并可促進人際關系。”換句話說,告訴他們:他們是天生膽小的,可以匡助他們克服膽小。婚姻咨詢專家也會鼓勵客戶接受自己伴侶沒有辦法改變的惱人習慣,由于這些習慣可能是天生的,進而找出調適的方式。同性戀者的父母通常在他們相信同性戀行為是天性中不可改變的一部份,而非教養子女方式的結果時,也會比較輕易接受。熟悉天生個性并非是一種宣判,通常反而是一種解脫。

事實上,所有的潛能開發、生涯規劃、人際互動等等都和人是不是熟悉自我有關,大家可以看到未來基因的發展,必然會形成和現在治療疾病的方式一樣,平日上班缺少沖勁的人,吃一顆沖動丸吧。假日到了,不要太辛勞,含一片輕松喉片去度假,這才真恰是改變宿命論的大行動。然而,多久才會變可能?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到了,每個人都會變得更好嗎?到時候,“基因歧視”將是衍生出來的另一種不同等,有錢吃“努力工作丸”的人,和有錢吃“追求冒險丹”的人,和現在人有錢買維他命,或古時侯人有錢買人參實在都是一樣的意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