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二十四節氣——小寒

每年的1月5日至7日,當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為小寒。按農曆月份排序,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最后一個是大寒),而按公曆來看,它則成了每年的第一個節氣。對于中國而言,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是最低的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的。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一、小寒節氣五行運勢

小寒之后,即進入農曆臘月,干支為乙丑。本月丑土當令,天干為乙木臨衰地,氣勢較上個月弱了不少,對于八字喜木的人來說,這個月的運勢比上個月差一點,但也不要過分擔心,因此這個月過后,木氣還會旺起來,整個春季都是木氣當令的時間,運勢自然不會差到哪里去。八字喜金的朋友運勢較上月更為低迷,而八字喜土的朋友因為有月令相助,運勢會有所上升,動蕩感減輕許多。雖然正處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但是畢竟冬季已經臨近尾聲,本來旺盛的水氣已初露疲態,八字喜水的朋友,一定要在本月之內把需要動腦筋、出創意的活兒做完,從下月開始自身的能量將逐漸下降。本月是火氣最弱的時間,八字喜火的朋友不要安排太多對外的事務,以內藏積蓄能量為主。

二、小寒節氣如何養生

從氣象記錄來看,小寒往往比大寒還冷。寒為陰邪,最易損陽氣,因而這時節的養生主題應以養腎防寒為主。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腎主一身之陽,很多人以為養腎壯陽是男人該操心的事,其實女人同樣有陽氣不足的現象,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等。《黃帝內經》中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在夜晚睡前堅持以40度的溫水泡腳,水量要浸過踝關節,時間以半小時為宜,其間按摩涌泉穴至少10分鐘,其排毒、助眠、強腎之效勝過補藥。

此外,最適宜補腎的食材莫過于“黑色食品”。因為在五行里,水主腎,而黑色五行屬水,入腎。將黑豆、黑芝麻、黑米打成豆漿(黑芝麻要提前磨成粉),堅持每天喝一點,補而不膩,食而不燥。況且五行中水能生木。只有冬天養腎藏精打好基礎,才能滋養肝木,來年給自己一個生氣勃發的春天。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多食用一些溫熱的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天氣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于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于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姜、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鳙魚、鰱魚、蝦、海參、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中醫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1.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如動后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術、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2.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3.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如夜間盜汗午后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征,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4.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征,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參、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

三、小寒節氣養生食譜

下面向大家介紹幾種適合小寒節氣的食譜,既可滿足口腹之欲,又能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1、紅燜牛肉

材料:牛肉、胡蘿卜、洋蔥、蔥、生姜、八角、花椒、料酒、醬油等。

做法:首選牛肋條肉一斤半左右,切成適當小塊;胡蘿卜切成滾刀塊,洋蔥切片;生姜切片,大蔥切段;將切塊的牛肉首先用開水焯一下,一則去血水,二則去膻味;將蔥段、姜片、八角、花椒加少許熱油急火翻炒;隨后將焯好淋水的牛肉也加入鍋中和調料一起爆炒,中間加醬油、糖、雞精、料酒等調色入味;、將急火炒過的牛肉和調料倒入燉鍋中,加適量水后先大火燒開;開鍋后轉小火慢燉,待肉六分熟時加胡蘿卜和洋蔥等配菜入鍋;小火慢燉收湯,待胡蘿卜和牛肉熟爛為止時,再依個人口味加入適當鹽、味精。

功效: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后、病后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物別適宜。

2、滿口香扣肉

材料:五花肉、蔥、姜、蜂蜜少許、大料(八角)。

做法:五花肉煮到8分熟,筷子扎透沒有血水冒出就可以了,取出五花肉控干水,然后在肉皮上抹上一層蜂蜜;鍋里倒入少許油,把抹蜂蜜的肉皮放到鍋里煎,煎至黑紅色即可,注意煎的時候要保護好自己,因為油崩的很厲害,最好拿鍋蓋擋一下;把煎好的五花肉切成薄厚均勻的肉片,肉皮朝下擺放到大碗里;蔥兩段改成絲,姜三片,大料兩個;把蔥、姜、大料、糖、鹽、醬油、雞精放到大碗里,上鍋蒸,冷水入鍋,水開后計時,一小時后就可以了,香香的扣肉就做好了。

3、當歸生姜羊肉湯

材料: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適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畏寒怕冷的人群。

4、羊腎紅參粥

材料:鹿腎(或羊腎)1只,紅參3克,大米100克,調料少許。

做法:將羊腎切開,剔去內部白筋,切為碎末,紅參打為碎末,大米洗凈,加入適量水及調料,煮1小時食用。

功效: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適用于虛弱無力、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等腎陽不足的人群。

5、胡桃仁餅

材料: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

功效:有補腎御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于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干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6、山藥羊肉湯

材料:羊肉500克,山藥150克,姜、蔥、胡椒、紹酒、食鹽適量。

做法:羊肉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姜蔥洗凈用刀拍破備用;懷山藥片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于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可補脾胃、益肺腎。

7、強腎狗肉湯

材料:狗肉500克,菟絲子7克,附片3克,蔥、姜、鹽、味精適量。

做法:狗肉洗凈切塊,置入鍋內焯透,撈出待用,姜切片,蔥切段備用。將狗肉、姜入鍋內煸炒,烹入紹酒熗鍋,然后一起倒入沙鍋內,同時將菟絲子、附片用紗布包好放入沙鍋內,加清湯、鹽、味精、蔥,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燉2小時,待狗肉熟爛,挑出紗布包,即可食用。

功效:可暖脾胃、溫腎陽。

8、素炒三絲

材料:干冬菇75克,青椒2個,胡蘿卜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水淀粉、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冬菇水發洗凈,擠干水分,切成細條,胡蘿卜、青椒洗凈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后,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可健脾化滯、潤燥。

注意:狗肉忌與綠豆、杏仁、菱角同食。另外,頑固性面板瘙癢癥者忌食香菇。

9、絲瓜西紅柿粥

材料:絲瓜500克,西紅柿3個,粳米100克,蔥姜末、鹽、味精適量。

做法:絲瓜洗凈去皮,切小片,西紅柿洗凈切小塊備用。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絲瓜、蔥姜末、鹽煮至粥熟,放西紅柿、味精稍燉即成。

功效:可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患有痤瘡的人可經常食用。

10、首烏煲雞蛋

材料:雞蛋2個,何首烏30克,山楂15克,陳皮6克,醬油、八角、精鹽、白糖、山姜片各適量。

做法:將雞蛋、醬油、精鹽、八角、白糖、生姜片一并投入砂鍋中,文火煮沸20分鐘,取出雞蛋,浸泡于冷水中,剝去蛋殼,再將去殼的雞蛋放入砂鍋中,煮沸約15分鐘,除藥渣即成。

功效:健脾益腎,益氣養血。

11、太子參燉鵪鶉

材料:鵪鶉肉250克、瘦豬肉100克、黨參15克,淮山30克,桂圓肉10克,枸杞子15克,芡實10克。

做法:將鵪鶉肉、瘦豬肉洗凈,切塊,黨參、淮山、桂圓肉、枸杞子、芡實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燉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補五臟、益中氣。

四、小寒節氣民間習俗

民間諺語云:“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在這個全年最冷的時節里,中國各地有著許多相關的節氣民俗,在這些民俗之中就蘊含著很多養生保健的原理。

1、畫圖數九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于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小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所以“畫圖數九”的民俗與小寒節氣有著密切聯系。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種不錯的消遣冶情的養生方法。

2、補膏方

《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民間也有“今冬進補,明年打虎”的說法。于是一入小寒,中藥店門口排長龍的現象更為火爆,大批市民拿著冬令進補的膏方排隊。膏方不僅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還具有滋補身體,強壯體質的作用。在這里需要提醒一句,切莫不請醫生把脈就自己亂補。比如膏方中流行的鹿茸為高血壓病人絕對禁忌,以阿膠為主成分的固元膏過于滋膩,有礙消化,則不適宜脾胃虛弱的人,歷代醫家使用時都會酌情配合以活血化瘀、理氣開胃之藥。

3、吃菜飯

小寒吃菜飯是老南京的習俗。南京人對小寒頗為重視,人們會用糯米加生姜、矮腳黃、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一起煮成菜飯。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節氣,也是陰氣最盛的時期。菜飯中的糯米補中益氣,健脾暖胃,能增強機體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產矮腳黃、香腸、板鴨,藥食雙補,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別暖和,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4、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 

5、喝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還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喝“臘八粥”。老北京有句話“送信兒的臘八粥。”說的就是臘月初八喝臘八粥的時候,已然提示了準備春節的資訊。舊年到了臘月初一,街頭巷尾就有叫賣菱角米、薏仁米的,以備熬出米豆最齊全的臘八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在北京喝臘八粥最有名的地方則是雍和宮。擠在笑意滿盈的人堆兒里,手捧一碗熱騰騰的粥,于裊裊香云中,祈禱吉祥如意、歲月靜好,也不失為一份心靈進補。

靈匣網編輯整理

所屬專題:《詳解二十四節氣》(31篇)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