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善意人生路必越走越寬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么?人生的路如何越走越寬?善良!善良即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于偉大的人。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善與使用工具一樣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一個基本特征,但善不是工具也無法被當作工具使用。善來自于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雙重影響,反過來說沒有良好的社會、家庭環境是無法產生善的。

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善心常駐。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對眾人而言,唯一的權力是法律;對個人而言,唯一的權力是善良。有兩則小故事。一則是說一場暴風雨過后,成千上萬條魚被卷到一個海灘上,一個小男孩每撿到一條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厭其煩地撿著。

一位恰好路過的老人對他說:“你一天也撿不了幾條。”小男孩一邊撿著一邊說道:“起碼我撿到的魚,它們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時間,老人為之語塞。

還有一則故事是發生在巴西叢林里,一位獵人在射殺一只豹子時,竟看到這只豹子拖著流出腸子的身軀,爬了半個小時,來到兩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來。看到這一幕,這位獵人流著悔恨的眼淚折斷了獵槍。如果說前一個故事講的是孩子對生命善良的本性,那后一個故事中獵人的良心發現也不失為一種“善莫大焉”。

鄭博士還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面包店的老板氣沖沖到法院,控告長年供應他鮮奶油的農場主人詐欺。

法官開庭審理這個案件,針對面包店老板提出的控訴,指稱農場主人在供應鮮奶油時,苛扣鮮奶油的斤兩這件事,詢問農場主人是否有什么答辯。

農場主人莫名其妙地被法院傳訊,直到此時才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他不服地對法官說,每次所運用的鮮奶油,重量都事先自行秤過,絕不會有斤兩短少的事情發生,他認為這應是一場誤會。

面包店的老板聽到這樣的辯詞,馬上提出有力的證據,將農場主人前一天剛送到、猶未開封的鮮奶油,呈上堂前交給法官。法官見到這罐鮮奶油的包裝上寫著重量是一公斤,但實際秤出來,卻只有八百多公克的重量。

法官當下便生氣地質問農場主人,重量明明短缺了這么,竟然還敢睜眼說瞎話地狡辯。農場主人無辜地向法官表白,他在鄉下地方,農場中沒有磅秤,一向都是用傳統的天平來秤重量。而他每次運送鮮奶油給面包店的老板時,總會順便買一公斤重的面包回農場,做為一家大小的餐點。為了省事,農場主人總是在天平一端放上買回來的一公斤面包,另一邊則是擺上相等重量的鮮奶油,準備下次給面包店老板送貨。

法官聽完農場主人的陳述,望著滿臉漲得通紅的面包店老板,真不知道這個案子該怎么樣來下判決。

一名關于善良,許是不少朋友都看過以下的論述,鄭博士不厭其煩轉載如下:

劫匪頭戴蜘蛛人面罩,沖進捷克北部城鎮捷克捷欣的一家商店,拔槍向店員要錢。59歲的店員馬爾凱塔·瓦霍娃既沒有奮起反抗,也沒有給劫匪拿錢,而是不慌不忙地遞給他一杯茶和一塊蛋糕。

奇跡因此發生了,劫匪放下了敵意,和瓦霍娃聊起天來,他們談得很放松也很和諧。“我問他為什么干這個,我們就聊起天來。當時店里沒有其他人,因此我猜他放松了一點。”瓦霍娃說。

瓦霍娃還對劫匪說,如果他愿意,可以跟她講講他的故事,還可以喝茶,吃蛋糕。劫匪居然同意了,最后離開前還沒忘記向瓦霍娃道歉和道謝。

瓦霍娃的一杯茶和一塊蛋糕,就這樣不動聲色地化險為夷了。雖然劫匪頭戴蜘蛛人面罩,但瓦霍娃確信“他是個挺好的年輕人”——正是這種善意的想法,也成功地拯救了瓦霍娃自己。

我國南方某市曾發生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名毫無經驗的綁匪綁架了一個6歲的孩子。在等待贖金的過程中,他們身無分文。其中一人出去借了20塊錢,買回來兩個盒飯,一盒給了那個孩子,另一盒兩個綁架者分而食之。獲救后的孩子對警察說:“警察叔叔,放了這兩個叔叔吧,他們不是壞人,他們實在太窮了。”

兩個“毫無經驗”的綁匪,綁架失敗,卻獲得了被綁架者——一個6歲孩子的同情,他甚至替他們向警察叔叔求情,這一切只源于他們一個小小的善舉——他們把用借來的錢買來的一個盒飯給了孩子,而他們兩個成年人卻分食了另一個盒飯。

這聽起來多少有些讓人難以置信,可在一個6歲的孩子眼里,這種善意留給他的印象比綁架帶給他的恐懼感要強烈得多、深刻得多。這就是善意的力量,它能讓被綁架者忽略自己曾被綁架這樣一個事實,而選擇站在綁架者一邊。

黎巴嫩南部城市蘇爾有家很普通的理發店,店主叫法里斯。一天,店里來了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人。法里斯熱情地招呼他坐下,并認真地給他剪起了頭發。那人說他叫薩米,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理完發的薩米精神多了,儼然跟換了個人似的。

該交錢了。薩米卻說他根本沒錢。他身上只有一張前幾天買的彩票。薩米說如果他中獎了,愿意把獎金的一半送給法里斯。法里斯笑了,他知道薩米中獎的幾率微乎其微,但他還是欣然答應了。

誰也不會想到,奇跡竟然真的發生了。

幾天后,薩米拿著7.5萬美元來補交理發費。他的那張彩票竟然真的中了獎,獎金高達15萬美元。

旅行時,幫助了別人或者被別人幫助,都是一種幸福。好多年后回憶起來仍然倍感溫馨,哪怕只是指引了一下方向而已;進入一家商場或便利店,接待人員一個善意的微笑,比他說十次“歡迎光臨”更能讓人感動。

有位印度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某個人在路上發現有人中了箭,他不會關心箭從哪個方向飛來,也不會關心箭桿用什么木頭做成,箭頭又是什么金屬,更不會關心中箭的人屬于什么階級。他不會過問這么多,只會努力去拔出那人身上的箭。”這就是善意,是人最本能、最原始的一種善意。正是這種善意使人類得以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古人有云:“心凈生智慧,行善生福氣。”心就像一粒種子,生長在天地之間,喜怒哀樂的情感造就了善惡之心。有一顆充滿善意的心,行為和語言就會大不一樣。心懷善意的人,人生的路必將越走越寬。

鄭偉建博士點評:

1、善良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心存善良之人,他們的心滾燙,情火熱,可以驅趕寒冷,橫掃陰霾。善意產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觸,往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更加寬闊。與善良之人相處,不必設防,心底坦然。

2、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態,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謙讓,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們勤勞善良的中華民族所提倡和弘揚的。

3、朋友們:鄭博士認為你們都很善良。善心為眾福在后,良行范己必在前。不管去到那里和做任何事,都不能迷失自我的善良。

文:鄭偉建博士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