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人體生命健康之本

文:武廣盛

人們常說“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春天養肝”,健康長壽、永保青春,是每個現代人所要追求的夢想。健康可以為人們帶來幸福和財富,而疾病則使人痛苦,只有失去健康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健康的可貴。有句諺語說:“肝好,人生是彩色的;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話不僅針對肝病,也同樣適用于生活,現代人都有“預防勝于治療”的保健觀念,所以許多人藉著運動、注重營養均衡、吃些綜合維他命等保健食品來進步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也有些人以為西醫保健的方法仍然不夠,再多服用中藥來補養身體。其實,吃補品的效果是相當有限的,假如選用不當,會有反效果;而且藥吃多了會傷害身體,花費多少金錢自是不用說了。

人體是一個最為奇妙的有機系統,例如人在受到重創時會昏迷,這就是一種生理自我保護現象。人體的痛覺神經分布最廣,超出承受閾值時,便由腦垂體抑制神經中樞使人昏迷,這樣可使當事人減少劇痛的感覺。那有沒有一種不花錢、不吃藥就能養生保健的方法呢?其實,有一項“寶貝”是大家每個人都具備的,而且大家的老祖宗也留下來如何使用該寶貝的方法,這是人類經過幾千年的進化形成的,只是大家不曉得如何去使用。

人的生命之中本來就有護衛生命的機制,中醫與道家說生命有“三寶”——精、氣、神。這“三寶”可形成多層“保護屏障”護衛著生命,他不僅代表生命的成份,也顯示其層次的高低。其中“精”是有形的,屬分子層次;“氣”與“神”是無形的,粒子比分子還要小;其中以“神”的層次最高,組成的粒子最小。為什么說西醫保健的方法不足呢?由于它只能藉助運動與營養來增強“精”的護衛能力;而“氣”與“神”由于是無形,所以西醫無法研究,也無法保養。而中醫養生的最高價值就在保養“氣”與“神”,“氣”在體內不中斷地迴圈,在體表與體內形成強大的防護層;神也叫“元神”,他的構成粒子最小,能量最大,護衛生命的能力最強。

五千年前,中醫圣經《黃帝內經》就提出最高(圣人)的“養生之道”——“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也就是說,要能夠清心寡欲、看淡名利,不受外物的引誘,達到“虛無”的境界,如此才能養護生命之“三寶”——精、氣、神。當然要達到“恬惔虛無”不容易做到,然而《黃帝內經》揭示出一項真理,那就是“養生要重德”。重視道德包含:做事要認真、負責,做人要真心、老實,心態要保持慈善、祥和,要有恒心、毅力、大忍之心。為什么重視“道德”就能夠養生呢?每個人都具備“元神”,這項護衛生命能力最強的“寶貝”,要發揮“寶貝”的強大威力,就必須重視道德,這也是《黃帝內經》揭示大家“健康長壽、永保青春”的秘訣。

西方心理學者,卡特爾16種人格分類,是流傳廣泛的參考,但和中國紫微斗數72類型人格來比較,顯然西方的人格解析只能屬于“小兒科”,人們增長智力,是使得大家的腦細胞神經元建立更多連結,而心理是腦效能的表現,那是于先天因素、以及遺傳,并加上后天生活環境,和所處經濟、文化等條件下的發展。假如能重視道德,去掉人不好的心(思想),例如自私心,害人之心、爭斗心等,就能顯現出“元神”強大護衛生命的威力。所以,唐朝大醫學家孫思邈在其鉅作《千金要方》中說:“養生在于德行”。后人也有注:“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貧富而變節”。孔子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命運合其吉兇。

這說到“生命”非常關鍵的部分。由于人的“元神”來源于“神”的世界(天國),所以人的“元神”跟“神”一樣,是神圣、純摯、善良的,這是人的“先天的我”。人同時還存在“后天的我”,是人在后天所形成不好的思想,是自私、不善的。就是這些自私、不善的思想隱避著善良的“元神”,使“元神”無法發揮強大護衛生命的能力。德行兼備,雖不吃藥也可以長壽;德行不足,雖服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壽。但每個人五行之氣的狀態又是由內而外的影響著人本身,所以進一步,還是需要對個體作個性解讀。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