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大成若缺 知清靜以為天下正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知清靜以為天下正。
真正偉大的成就好象還有缺陷,它的效用卻永遠不會過時;真正內涵最豐富的學問好象空虛不足,發揮起作用來卻是無窮無盡。最正直的德行好象歪曲,最技巧的工藝好象笨拙,最會辯論的人好象很不會講話,卻是語不輕發、言必有中。身體不斷地運動可以戰勝外界的寒冷,心境保持寧靜清涼可以戰勝外界的酷熱,掌握著清靜無為的準則就能夠成為天下的統帥。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成”和“缺”是相對的,“盈”和“沖”也是相對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反樸歸真,就是由燦爛歸于平淡。修養成就到了最高的境界,反而虛懷若谷,表現出很空虛不足的樣子。豐盈到了極處,反而顯得空空如也。但是表現盡管如此,實際上卻是“不弊”和“不窮”的,這是它們與一般的“缺”和“沖”最本質的區別。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在這里主要是承上啟下的作用。真正的含義還是指觀察事物要注重內在實際的東西,不要被外在的表現迷惑。因為有的時候事物外表的“屈”、“拙”、“訥”可能真正的內在正是“大直”、“大巧”和“大辯”。只有從根本上看清了事物的真相,才能進一步去采取合適的措施。那么應該怎樣去采取這個合適的措施呢?
“躁勝寒,靜勝熱。知清靜以為天下正。”
“躁”和“靜”是我們可以主動去做的行為,“寒”和“熱”是外界的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躁”代表的是“陽動”的一切行為,主要用來對付“寒”這個陰勝于陽的外界狀態;“靜” 代表的是“陰靜”的一切行為,主要用來對付“熱”這個陽勝于陰的外界狀態。這里最根本的目的都是要取得陰陽的平衡。
這句話還有一個可以參照的地方就是第十五章的“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就是針對陽動過分的“濁”和陰靜過分的“安”如何采取適當的對策來進行調整。
內修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陰陽平衡,國家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思想也是要均衡發展。如果出現了問題怎么來調整?就是要用“躁”和“靜”這兩種方法。
但是“躁”和“靜”在實際的運用上并不是同等重要,可以等量齊觀的。因為萬事萬物的根源在“無”上面,表現出來的種種“有”的變化都是枝葉性的、次要的。主要矛盾在于防止“化而欲作”、防止“妄作”、防止“有為”,所以保持“清靜”才是最關鍵的。
修行道德的人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就是:要“虛”、要“柔”、要“弱”、要“靜”、要守“辱”、要守“黑”、要守“雌”、要“不爭”、要“為腹”等等。因為一般人類的傾向性思想和行為都是和這些相反的,所以才要特別注意克服這些方面。只有真正知行合一地做到了這些事,才算“知清靜”,才算遵循“道”,所以也才能“為天下正”。
源自:道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