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對待婚姻愛情,從命理上認識和預防桃花劫
“桃花劫”,一看到這個帶劫字的,就不是好詞。所謂桃花劫,就是因為桃花運,因為異性緣分給你帶來了災難、是非、口舌,重者會造成死亡、災難、牢獄、離婚,輕者也會出現口舌、是非傷害。
下面我們看看常見的幾種桃花劫是什么:
- 已婚之人,擁有權力、財富,出現婚外桃花運,想斷的斷不了,繼而威脅到自己的事業,健康甚至性命的,比如下馬的高官雷政富,就是典型被桃花劫所傷,不過向這樣的貪官,貪污腐敗,也是咎由自取。現實中,已婚男人遭遇桃花劫而影響自己的人比比皆是。
- 妙齡女子,不小心墜入別人設計好的愛情陷阱,想跑跑不了,比如被騙、被人劫持、被強暴,都是桃花劫的范疇,這些妙齡女子,一旦遭遇桃花劫,對其傷害的后果非常嚴重,很多女孩因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和畢生的幸福。
- 已婚家庭的伴侶,被爛桃花纏身,影響到自己的婚姻和家庭,這種情況最多,很多家庭本是幸福美滿的,因為老公外遇桃花,人、心都不能歸家,讓這個家庭的女人痛不欲生,深受其害,事實上,這種情況也是被桃花劫傷害的人群。
從以上情況,就能看出桃花劫對人們的傷害和摧殘有多么的嚴重,所以預防桃花劫,化解桃花劫勢在必行,非常重要,關于桃花劫的化解,以下觀點,供朋友們參考:
一、以預防為主
在現實生活中預防,讓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不遭受桃花劫的傷害,是最好的選擇,預防的成本是最低的,如何預防呢?這個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對待。一般從命理、風水上預防,是要找到容易引起桃花劫的原因,最后才能采取措施對癥解決。
二、盡量化解
當你預防不及,遭遇了桃花劫時,那就要盡快想辦法化解,盡可能減少和降低桃花劫對你,或你的家庭造成影響和傷害,這個化解可絕非容易之事,化解桃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前提是要有化解桃花劫的主觀意識,這個非常重要,很多朋友,明知道自己深陷桃花劫卻不能自拔,抱著得過且過或者僥幸的心理,結果是溫水煮青蛙,讓自己越陷越深,最后影響到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因此只要自己主觀意識堅定,化解也就不難了。
2、利用本命桃花殺桃花劫
本命桃花位是本人命理上的桃花位,是本人終生最有效的命理桃花位。本命桃花位是不會改變的,正如本命財位一樣,都不會改變,是屬于個人的本命桃花位。一般來說,這個桃花位得到有意或無意的生旺,就會招來桃花,旺異性緣,會直接作用在個人的身上。
找你自己的本命桃花位比較復雜,這個要根據你的生辰八字,才能準確判斷你的桃花位的具體位置,找到了你的本命桃花位,就可以在此采用一些方法,來預防和化解你的桃花劫。
例如,你是已婚之人,而且正在遭遇桃花劫,就可以在本命桃花位上擺上仙人掌,殺爛桃花(這只是一例,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注意本命桃花的合理利用,千萬不可弄巧成拙。
3、利用生肖桃花位斬桃花
12生肖有自己的桃花位,如果自己或另一半有桃花劫,可以在相關生肖的桃花位上放桃花斬來斬斷爛桃花!
- 猴、鼠、龍在西方
- 豬、兔、羊在北方
- 蛇、雞、牛在南方
- 虎、馬、狗在東方
4、正確擺放鏡子可以避桃花劫
鏡子也是帶來爛桃花或桃花劫的禍害,玻璃材質的鏡子,在五行上屬金,學名叫白虎煞。墻上掛的大大的鏡子,以及室內梳妝臺的鏡子,還有柜子上的穿衣鏡,都可能影響到你家庭的和諧,給你招來桃花劫。想避免桃花劫困擾,那么可以用布蓋上鏡子,要么就是不要鏡子,特別注意鏡子一定不可以對著床。鏡子利用不好,是容易遭受桃花劫的元兇,不得不防。
三、從命理上認識和預防
我們周圍有時會遇到一些人,本身就特別容易招桃花,有的男士就是討女人喜歡,身邊桃花不斷,一不小心就會招來桃花劫,結婚之后也往往因此而疲累不堪,或者影響家庭和睦,這里就是命理上的原因。再比如有的女孩子,特別是日主身弱的女孩,難以駕馭和抵抗外來之力對你的傷害,也容易遭受桃花劫。如果自己出門時經常遭遇不懷好意的男人挑逗,或者特別容易被人“騷擾”,那么你可要小心了,這些情況,證明你的爛桃花很重,容易遭遇桃花劫,還是小心為上,千萬不要給他們任何機會。因此有類似情況的人,首先自己要小心點,多點防范意識,最好能夠通過對命理的了解,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這種風險。
四、正確的對待婚姻愛情
婚姻愛情是人生旅途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內容,要獲得美滿幸福的婚姻,首先必須有正確的婚姻愛情的觀念。信任、尊重、誠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責任”,如果在婚姻、愛情中每個人都能承擔起自己為人夫、為人妻的責任,陰陽平衡,各據其位,才能帶來和諧、安定。這些年,我見過很多出現問題的婚姻或感情,往往其根源在于命理、風水,表現出來就是愛情觀、婚姻觀出現偏差,因此對于桃花劫的產生、出現及化解,還是需要我們心懷正念。
一旦遇到桃花劫,我們首先要冷靜,通過細致的分析,查詢根源,對癥下藥,必然能夠緩解或徹底化解這種劫數,千萬不要采取極端的方法或者逃避,或者心懷僥幸,最好能夠及時找到專業的老師進行分析、診斷,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采取妥善的方法去化解、去改善,也不要拖沓延誤,錯過了最佳的時機。
文:福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