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去增強自己的運氣?

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按照現在的話來解釋,那就是人的氣場振動頻率和宇宙能量之間的感應或者說溝通。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理論來講,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磁場互相吸引。所中國古相家說的“相由心生”,就是人的思想磁場對人身體所產生的作用力。

中國古文化博大精深,里面包括了宇宙和人的奧秘,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實用的法則。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人說異性相吸,其實同性也會相吸,當然不是說性方面的相吸,而是指思想、性格、興趣等等的相吸。

相學家所說“相由心生”里面的這個“相”不是狹義的,而是廣義的,好多人為以“相”就是指五觀、掌紋、面貌,其實學過相的都知道,相不單止是看一下面相、手紋這么簡單,還包括行相、坐相、吃相、聲相等等一切與行為有關的一個象。

所以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道德觀念、思想境界、生活背景、文化層次、心理狀況等等,都可以從“相”上反映出來,聰慧還是愚笨,兇狠還是柔弱,大器還是小器,落魄還是有福,都寫在這個“相”上。而心的變化,會帶動“相”的變化,即會改變“相”上的特征。這個才是“相由心生”之義。

佛教也有句話叫“境由心轉”,那什么是境由心轉呢?很多不明白的人單一地從字面上去了解,“境”就是指環境,心可以轉化環境,其實不盡然。這里有一個曲折的過程。心要轉境,多數是先轉“相”,“相”轉了而境才會發生變化。從風水周易的角度來講,就是一個人的心變好了,體現在“相”身上,“相”好了,慢慢境再跟著變,這個變不一定是指A環境會變成B環境(當然,不排除城市的開發等A會變成B),但更多的是由A環境搬到了B環境。這里存在一個因果關系,心變好是種因,最后境變是果。

“境由心轉”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修行如果到位,無論在什么環境下心境都是詳和的、安樂的,那他就永遠都安樂、詳和,也即佛教中說的,當下一念,即是菩提。所以一個人如果是心地純正無欲、健康向上的,那么經過由“相”到“境”的轉變后,所吸引到的磁場也不同。這個磁場也不是單一的“相”或“境”,這里包括身邊一切事物。

好的信仰能夠使人做到與自然結合,感召宇宙。周圍凡是沒有任何崇高信仰或者對信仰不堅定的人,都是生活在與宇宙閉塞的世界中,所以他們的生活也是不完整的,不健康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感情上,遇到求而不得或付出多于收獲時很容易痛苦;遇到不順時容易有受挫感,對未來有不安全感。運氣好時躊躇滿志,運氣不佳時則容易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會逞強,容不得被輕視或小看。會輕易評價某人某事,并帶有個人喜惡和偏見,甚至會出言不遜。和人相處不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容易翻臉。會為一點利益而去爭,把得失看得比較重,也可能不屑于占便宜,但是絕對不能吃虧。會虛榮,比如為了面子給自己粉飾一下,以博得別人的重視或羨慕等等……

有一些人時運不濟時也會接觸一些例如道教或佛教之類的良好宗教,但多數是以一種想求索取的心態,做點善事是為了消業積福、扭轉命運,而不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去發菩提心。

其實,煩惱都是自找的,正如《太上老君感應篇》第一句話所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說的就是這個,本來一切都是沒有的,都是我們自找。如果是意識到人和宇宙一體,宇宙之間的陰陽同體,那么一切不良資訊自會消失,那怕不能全部消失,至少會去掉很大一部分。

這是沒有智慧的人意識不到的。開智慧需要過程,根器不一樣,悟性不一樣,所需的時間與收獲都不一樣。只要你時時能靜下心來,慢慢去感受宇宙間的力量,自然會吸引和調動一切能夠促使你心想事成的元素,你的運氣自然慢慢會變好。

愛因斯坦說過,宇宙是“和善”的。而牛頓則說過這樣的話——這個由太陽、行星和彗星所構成的美麗體系有可能是出于一位有智慧與大能的存在著的計劃和權能。宇宙中的和善是什么?所以不同文化和區域的人們給了它不同的稱謂。你可以說是神,是上帝,也可以說是佛,是三清,是真如,是法性。

我們的大腦就象一個發射站或接收器,起心動念,無時不在向宇宙發出訊號,你發出什么訊號,那與你腦電波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就會被你吸引過來。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總而言之,不管你的思想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你都在吸引著同樣物質的事或人到你生活中來,而且,如果這個思想特質不被改變,那么就會使你吸引與你相同特質的事或人就越來越多,并不斷擴大膨脹。

如果不信你可以觀察一下,一個圈子里離婚的人多,那些原本不離婚的人也相對會很易離婚。一個圈子都是那些吹牛裝逼的人堆里很難出有所作為的人。生活中有不少人都知道,窮人扎堆就聊天吹牛說是非,商人扎堆就交流商場資訊等等……這也即是佛教所說的“唯心所見,唯識所變”之哲理!

源自:福禧閣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