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合院看古人的家居風水布局
風水對于家居風水的作用,其實現代的住宅跟古代住宅,還是有很大差異。古人的建筑如何應用風水學,中國建筑的最大特點是什么?藏風聚氣。這跟中國的文化本質有關聯性,藏代表包容,孕育,博大等;聚代表了團結,互助,精煉等。而風水的藏風聚氣的表現形式體現了三個字“曲則成”。這意味著陽宅的建筑結構需要有回旋之氣,不能直進直出。在表現形式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合圍式民居、四合院等。
合圍式民居主要是客家人,特別是在廣東一帶,簡稱圍屋。圍屋里面往往住了整個族人或者某個家族,而在北方較為突出的可謂四合院,無論是圍屋還是四合院,主要體現了古人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擇優而居的理念。同時也體現了藏風聚氣,以及家和萬事興的家族觀念。
下面我們看看四合院。
最早的四合院起源于西周時期,陜西岐山鳳雛村遺址,影壁,大門,前堂,后室已經都具備了,最早的功能區也已經有了簡單的劃分。下圖是東漢畫磚上的合院住宅,門口有望樓,庭院中有兩只鶴,代表居住于此的人身份不凡。
到北宋的《清明上河圖》就已經可以看出院落非常規整,功能區劃分也比較詳細了,南北方的四合院差異于此時開始顯現。我們今天分析的是北京四合院。
我們看四合院就像在看一個人,正房對應的是頭腦,家庭的中樞,一般是父母長輩居住;左右是東西廂房,是家里的兒子女兒居住的,父母的左右眼或者左右肩膀。鼻子則對應內院天井,內院天井基本在整個建筑的中心位置,在人的面相中心位置,就是鼻子。而鼻子是顯示一個人財富的重要五官,因此內院天井的氣能否聚,恰恰反映了家族聚不聚財。另外,大門對應嘴巴,從大門進入的是什么樣的氣,就像人吃的東西是一樣的。
這并不是巧合,古人對房子的分析,十分重視《黃帝內經》上說:“宅以形勢為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進入了一個房子,就好像進入了一個人體內,要跟著這個人的氣息走動。也可以說,什么樣的房子就會住什么樣的人。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老式建筑基本都是四四方方,規規矩矩的,這也反映了古人的教育,很期待家族出堂堂正正的人才。
選擇四合院以方形為最吉,且坐北朝南為最好的坐向,一般大門不開在正南方,而是在東南方。為什么不開在正南方?因為房子坐北向南,門開在南,氣太直了,不符合曲則成的核心。而把大門開在東南,從進門到內堂天井,需要走曲線,這個曲線恰恰反映了“曲則成”。
北京四合院也秉承這理念,選擇坐北向南,門開東南位,東南位對應后天八卦中的“巽”卦,代表文昌。古人對于讀書十分重視,東南恰恰反映了文昌星的能量。
大門的等級也有非常多種,最高等級是王府大門,皇家王室專用大門,占三間房到五間房的位置;最隨意的是隨墻門,在墻上直接開洞。而不同等級的門,裝飾和講究都不一樣。
古人造房子有個講究,就是大門決不能直接相對,兩門相對為對罵,自己家的大門也不能跟二門相對,所以啊,進了大門看到的是影壁。影壁是非常重要的面子工程,客人進了四合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影壁,所以有啥能體現主人的品位,烘托自己家有錢的,都往影壁上堆,最有名的影壁就是故宮的九龍壁了。 影壁在風水上的作用是擋煞,阻擋院外的鬼邪之氣,所以設定影壁可以擋住它們的傷害。
過了影壁,就來到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也就是垂花門。垂花門是內宅和外宅的分界,特別之處是兩側柱子上的梁向前突出,梁頭樹立一根玄空的短柱。這個柱子叫做“垂蓮柱”,柱頭向下,雕飾出蓮瓣、串珠、花萼云或石榴頭等形狀,酷似一對含苞待放的花蕾。
進了垂花門,就來到內院了,內院左右是東西廂房,東方是震卦,對應的是長子;西方是兌卦,對應的是幼女。所以一般東廂房住兒子,西廂房住女兒。其實還是有個隱藏的小心機,東廂房比西廂房要高一點點。左青龍右白虎,東邊代表的是青龍方,俗話說“不怕青龍高萬丈,就怕白虎撐出頭”。
青龍方主陽,宜高不宜低,宜喧不宜靜,如果左方低矮,預示家中男丁之位不正,特別是長子,容易失去權威,家中男丁亦難出頭、少成就。青龍方相對高一些,表示多貴人相助,人氣旺。西面代表的是白虎方,白虎方高于青龍方為“白虎撐出頭”,表示小人當道、小人欺主,家中多血光,女主人易患婦科病、婚姻失和。
正房是整個住宅中等級最高的建筑,屋頂要高出廂房、耳房一大截。正房是一個家的主要中心,會客以及主人的臥室都在這里。正房在北方,左右的西北東北有耳房,對應后天八卦中三個宮位:分別是坎宮、乾宮、艮宮,對應的都是家中的男性。
而南方對應的是倒座房。我們再來看看四合院中的案臺,作為整個建筑的案臺,位置不能太高,一般作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的房屋。東南角為私塾,西南角為廁所。
四合院是嚴格按照八卦對應的家庭成員來劃分的,長幼有序,尊卑有別。
其實四合院也是我們人文精神的一張臉。
來看看甲骨文中的合,代表的是向下張開的嘴巴;代表的是向上張開的嘴巴,有吃飯的意思,也有圍住的意思。發展到篆文,合的上面多了一個門,寓意就更加明顯了,用一扇門把家庭成員“合”在一起。
合者“和”也,現實生活中,古時的建筑理念中更加注重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從而體現家族的藏風聚氣。而我們何嘗不想如此:藏風聚氣,曲則成。
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