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是身體為心靈買單:你有多少疾病,就有多少被壓抑的情緒

當我們生病時,很多時候,是一個契機。讓我們來傾聽自己內心的壓抑的真實,聆聽身體的聲音。

近幾年,每當提到和美麗有關的話題時,我總會不厭其煩地講述一個觀念:面板是身體的鏡子,身體則是心靈的鏡子。生病,是身體在為心靈買單。

就拿黑斑來說,早年我們提到色素沉著的成因,總要說說內分泌失調或肝臟不好的問題。可現在,我們已經證實了:身體問題與心理問題密不可分,絕大部分的身體疾病都是由心理、情緒導致的。所以,結合心理原因,身心同調,才能真正的解決身體問題。這就是心理治療師常說的“身心癥”。說白了,就是身體提供了心理問題一個“宣泄”的視窗。

請你想想,我們是不是能很自在的告訴別人“最近我胃口不好”,卻很難告訴別人“最近我很沒有安全感”。是的,對于不太愿意也不太好意思和別人分享心理情緒的人來說,述說身體的狀況要比述說心理狀況要有面子和容易得多。根據世界心理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們70%以上的情緒,都會以“攻擊”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身的情緒困擾。

既然身體器官得遭受這些無妄之災,那么有哪些部位是最倒霉、最容易被情緒利用來當作“替罪羔羊”的?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面板在排行榜上位列前3甲。

消化系統是情緒的替罪羊

情緒在腸胃中,最受傷的是我們的消化系統。很多人都一定有這樣的經驗,一遇到緊張焦慮的狀況就會胃痛或瀉肚子。近幾年由于生活的節奏太快、壓力太大,許多都市白領或多或少都有腸胃不適的癥狀,胃疼、消化不良、脹氣、便秘…幾乎成為忙碌上班族的識別圖騰。

事實上,消化系統也是孩子們宣泄情緒時最容易攻擊的器官。幼教老師們都知道,當孩子不想或不敢做某件事情時,他們最常找的借口就是:“老師,我肚子痛!”

情緒如何進入你的身體?

失衡的性腺和腎上腺,內分泌系統緊跟其后,尤其是性腺和腎上腺。失戀長了滿臉的青春痘;天天玩命加班弄得月經失調;發現老公疑似有外遇之后突然檢查出有肌瘤…這些事常常發生在女性朋友們身上,說明當情感的需求受到傷害時,屈辱和痛苦的洪流往往發泄在性荷爾蒙的分泌上。

主管“精氣神”的腎上腺也無法幸免于難。

我們在報紙新聞上經常會看到一些超常的事件:某個嬌小的媽媽在大火發生時,一手抱著孩子、一肩扛著老人沖出房門。某個年幼的孩子獨自將父親從即將爆炸的壓扁車廂中給拖了出來…這些平日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卻在面臨危難時超常的完成,原因也就出在腎上腺。

腎上腺是做什么的?當人類遇到突如其來的刺激時,受了驚嚇的情緒會立刻“通知”它大量地分泌腎上腺素以準備應付接下來的狀況。現在我們從另一個方向來看它,如果你經常遇見需要腎上腺來幫忙的狀況:每天面對同事的挑釁、面對老板的無理暴怒;面對老公的冷漠疏離、面對孩子的胡攪蠻纏,讓腎上腺長期處于備戰狀態。久而久之它就養成了亢奮的分泌水平,最后造成呼吸急促、敏感易怒、焦躁不安的身心狀況。

為我們的情緒買單

第三個宣泄情緒的視窗是我們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位:面板,尤其是頭皮。因為面板里布滿了感覺神經細胞,而頭皮上不僅有密密麻麻的神經末梢,還有密密麻麻、會分泌油脂的皮脂腺。人類的感覺神經系統分布在真皮層,非常接近面板的表面,因此對外界環境有非常敏銳的感知能力。這些小小的感覺末梢神經細胞,能感受環境的冷、熱、觸控、痛和力度,而且不僅僅是對有形物質的感覺,也包含對無形感受的感覺。

如果你有空走訪一趟面板科門診,對候診室里等待看病的朋友做個隨機訪問,你會發現一個讓人驚訝的結論:面板和心理情緒的關系竟如此緊密。不論是反復無常的蕁麻疹、濕疹;或是看似尋常的痤瘡、皮脂漏...背后都有一個叫做“壓力”的討厭鬼。它既是因、又是果,緊緊地糾纏著面板不放。即便你很幸運地沒有任何面板炎癥,但情緒壓力仍然如影隨形。緊張時頭皮發癢、害怕時頭皮發麻、煩躁時頭皮屑增加、睡不好時容易掉頭發,應該都不是陌生的事。

根據國際權威面板科雜志的報導:全世界有50%以上的人現在或曾經有頭皮屑的煩惱,而中國的調查資料更是在70%以上。由此可知,除了環境污染、飲食內容、衛生習慣等等為人熟知的因素之外,情緒壓力絕對在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此外,拿頭皮或頭發來說事,不僅僅只有作為情緒宣泄的原因,還有更深層的心理暗示。

它也許是旁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有可能成為當事人攸關自尊的大事。而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頭發,是其中最容易被圖騰化的東西之一。就像小說里女主角所說的話:“在傳遞女性化特質的‘工具’中,眼睛和面板是用來表現美麗的;秀發和嘴唇卻是用來傳遞性感的。"因此,如果你細心環顧周遭朋友,就會發現女性在自己心儀的男士面前最常做的潛意識動作,就是撥弄自己的秀發。

有一位我喜歡的作家說:“憑借著身體,我們成為學習者”。身體就像一本敞開的地圖,它用不同的記號筆,明確標示著幾個不同功能的區塊。

  • 有些區塊負責愛情沖動,叫“性感地帶”;
  • 有些區塊纖細敏感,叫“敏感部位”;
  • 有些區塊承載情緒變化,叫“情緒地圖”。

如果我們能敏銳地覺察自己的身體,感知它的變化,傾聽它的聲音,尊敬它的需求并與它對話,我們就能跟隨身體的情緒地圖:找到內在的發聲根源,找到我們壓抑的需求,和積壓的情緒。

讓身體教導我們成為掌握情緒的學習者。

善待自己,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通過身體,去連線自己內心的真實世界。當我們開始重視自己的心靈健康,我們的身體也就會擁有真正的健康。

圖文源自:新唐風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