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無求積大德
圖片源自千庫網
偶爾讀到朱子家訓中的"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字句,內心很受感動。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能堅守施恩不求回報、受人恩惠時則終生不忘的做人原則,必能積大德于世間。有一些人雖然也知道行善是好的,但是在行善之后因為沒有馬上得到福報就逐漸變得心灰意冷,甚至懷疑這人世間是否真正存在著善惡必報的天理,那完全是由于善心不夠純正所致。
中國漢朝名將韓信在年輕的時候,生活極度貧窮。有一天,韓信找不到飯吃,只好在淮陽城下的小河邊釣魚,當時有很多婦女在河邊洗衣,其中有一個洗衣婦看到韓信面黃肌瘦,好像很久沒有吃飯的樣子,就主動把自己帶來的飯食讓給韓信吃。一餐又一餐,充滿恩情的飯食,就這樣一連吃了十幾天,天天如此。這讓韓信既感動又感激,他覺得恩重如山,于是他對洗衣婦說;"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你。"不料想那個洗衣婦卻以很平淡的口吻回答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自食其力,我是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看到別人挨餓我也會這樣做的,因此根本不希望得到你的任何回報。"
事過多年之后,洗衣婦自己也不知施舍了多少飯食,早把這區區小事忘記了,但韓信卻把她的恩德一直牢記在心。等他功成名就回到故鄉,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當年的那位洗衣婦并且以重金酬謝。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入于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他認為純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潤大地,不爭高下,更不求回報,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施恩而不求回報的可貴之處在于無私,如果每一個施恩者都有這種思想境界,見人有難,慷慨解囊;遇人罹困,施出援手;事后不管受助者有無回報之舉,都能心安理得,無怨無悔。若如此定能廣積眾德,施恩者自己也必將收益無窮。
人世間只有具有大智慧的人才懂得"無求而自得"的道理,因此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施恩而不求回報,那他就遠遠的超出了一般人的思想境界。
源自:逍遙亭
文: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