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好人,為什么還是有人不斷地議論你?

 

遠離小人,遠離是非

先來看一個故事。

唐太宗問許敬宗:“我看滿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賢能的一個,但還是有人不斷地在我面前談論你的過失,這是為什么呢?”

許敬宗回答:“春雨貴如油,農夫因為它滋潤了莊稼,而喜愛它,行路的人卻因為春雨使道路泥濘難行而嫌惡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輪明鏡輝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對月欣賞,吟詩作賦,盜賊卻討厭它,怕照出了他們丑惡的行徑。

無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個人滿意,何況我一個普通人呢? 我沒有用肥羊美酒去調和眾口是非,況且,是非之言本不可聽信,聽到之后,也不可傳播。

君王盲目聽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殺戮;父親盲目聽信兒子的,可能要遭受誅殺;夫妻聽到讒言,可能會離棄;朋友聽信讒言,可能會斷交; 親人聽到讒言,可能會疏遠;鄉鄰聽信讒言,可能會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軀,要謹慎對待聽到的傳言,舌頭上有龍泉劍,殺人不見血。 哪個人在人前沒有說過別人?哪個人背后不被別人評說?”

唐太宗說:“你講得很好,我會記住的!”

的確,一個人若想取悅于每個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無愧于心,別人說長道短,無須理會。人若悟到這一點,自然就省卻了許多的煩惱。這也應該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人處世的借鑒和參照。只要自己路走得直,無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會他人的評說。

北宋曾經有兩個宰相,一個叫司馬光,一個叫王安石。兩人的主張相差十萬八千里,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改革派。后來王安石獲勝掌握了實權,司馬光從宰相寶座上被趕了下來。這時,皇帝詢問王安石他對司馬光的看法,想不到王安石大加贊賞,稱司馬光為“國之棟梁”,對他的人品、能力、文學造詣都給了很高的評價。

正因為如此,雖然司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沒有因為大權旁落而陷入悲慘的境地,得以從容地“退江湖之遠”,吟詩作賦,錦衣玉食。

風水輪流轉。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王安石因為強力推行改革,招致太多人的攻擊,皇帝只好就地免職,重新任命司馬光為宰相。這時很多人向皇帝告王安石的黑狀。皇帝聽信讒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馬光的意見。想不到司馬光并沒有落井下石,反而懇切地告訴皇帝:王安石嫉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

皇帝聽完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說了一句話:卿等皆君子也!

這就是:君子之爭坦蕩蕩。君子和小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君子風范是:只埋頭做事和解決問題,不妄談是非和做人。對事不對人,就事論事。小人特征是:不談問題本身,卻喜歡對人指手畫腳。擅長針對人,善于人身攻擊,卻不想如何解決問題。君子是“和而不同”,即使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絕對敬重你的人格,事情之外還是朋友。小人則“同而不和”,表面上喜歡客客氣氣,實際上內心對你一萬個不認同,而且瞅準時機暗地里對你使壞,這是非常卑劣的人格。

小人最狠的一招是什么呢?他們在攻擊一個人之前,會想方設法的先給這個人頭上扣上一頂帽子,給他貼標簽,從人品和道德上先把這個人全部否定,這樣他所有的解釋都是蒼白的。這其實是兵法的上上策:上兵伐謀,誅人先誅心。所以,我寧可得罪君子、與君子為敵。也不要討好一個“小人”,更不愿意接受小人的好意。

送給大家一句話:遠離小人,遠離是非。只解決問題,不妄議他人!尊重每一個愿意解決問題的人,包括你的敵人!

再送給各位幾句話,愿你這樣做人!

我選擇厚道,不是因為我笨拙。因為我明白,厚德能載物,助人能快樂。

我選擇善良,不是我軟弱。因為我明白,善良是本性,惡必遭報應。

我選擇忍讓,不是我退縮。因為我明白,忍一忍風平浪靜,讓一讓天高海闊。

我選擇寬容,不是我怯懦。因為我明白,寬容是美德,美德沒有錯。

我選擇糊涂,不是我真的糊涂。只是不愿計較,從而大度應對,難得糊涂,笑看世態。

我選擇真誠,我有話就直說。因為我明白,違心奉承是應付,忠言逆耳是負責。

我選擇饒恕,不是我沒原則。因為我明白,得饒人時且饒人,不能把事做絕了。

我重情義,不是我太執著。因為我割舍不了那份緣分,不想掩飾內心的情感。

源自:易經風水智慧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