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八字陽歷比陰曆更準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首先來簡單地了解一下世界上的歷法問題。在世界范圍內自古至今就其性質來說,有三種歷法:

1. 太陰曆(陰曆)

它是根據月亮圓缺的周期而制定的歷法,這種歷法的制定只考慮月亮的圓缺、朔望等因素,不考慮地球繞太陽旋轉,不考慮一年四季氣侯的冷暖變化,是純粹的陰曆,現在伊斯蘭教國家還使用太陰曆。

2. 太陽歷(陽歷)

又叫“太陽歷”,它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執行一周(回歸年)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地球繞著太陽,共需花費365又1/4天的時間,地球繞太陽一圈叫做一個回歸年。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為了計算的方便,一年以365天計數,每年余下六小時,等到第四年時在二月份多加一天,這一年叫做閏年。于是在閏年的二月份就有了29天。

太陽歷不考慮與月亮的圓缺朔望的關系。由于陽歷是以回歸年為基礎的,所以,它能反映地球上的冷暖變化,而且使用簡單方便,現在已被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使用,當今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歷。我國從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國元年采用陽歷,故又名曰“國歷”。為與我國舊有的歷法相對稱,故又名“新歷”。1949年以后正式劃定我國以公元紀年。

3. 陰陽合歷(農曆)

是既顧及太陽與地球的關系,又顧及月亮與地球的關系的一種歷法。主要包括朔望月、二十四節氣、天干地支等。陰陽合歷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以月亮虧盈周期為一月,為了調和回歸年與朔望月的日數誤差,采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使歷年長度基本與回歸年相同。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夏代,所以稱“夏歷”,直到今天我們還在使用。

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的,它屬于太陽歷部分。地球繞太陽一周360度,均勻24等分為24節氣,以“立春”節開始,以“大寒”氣結束,由于二十四節氣對于農業生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又把夏歷稱為“農曆”。

中國的生辰八字算命法,從唐朝誕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根據歷法介紹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歷法體系采用的是“夏歷”,也就是陰陽合歷,所以算命的人,尤其是瞎子算命背誦的推天干地支的口訣采用的都是“農曆”。到了民國初年,隨著公曆的引進與推廣,很多算命的也開始用公曆的歷書來查對干支。由于當時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歷書的編排不夠精準,在上海曾經鬧出為人算命排八字錯算一天的事情,由于大家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所以各派爭論不休,無奈之下最后由同業公會出頭具名,請出盲人算命先生方玄,由他用自己門派里的“流星趕月”口訣,確定那一年日干支,一場爭論方才平息。由此,瞎子王的聲名雀起傳遍大江南北。也許通過這一事件給大家造成了一種似乎排八字用農曆更正確的概念。

其實,在排八字的過程中,真正重要的是二十四個節氣,由于八字的年份與月份的計算,不是以農曆的月份為準的,而是以節氣為標準來推算的。比如,大家在每年正月初一過春節時,可以發現每一年春節的公曆的日期都不相同,早的在陽歷的一月份,晚的則在陽歷的二月份,前后可以有一個月以上的誤差,假如用陰曆來計算月份的話誤差很大。又比如:有的人報自己出生在1976年農曆的8月份,正好這一年是農曆閏八月,你問他是正八月,還是閏八月,他說搞不清楚,那你怎么排法?所以用農曆排八字,假如碰上一個連自己的生日搞不清的糊涂蟲的話,這就會造成一個月的誤差。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的,所以每個月起始的日子就比較固定,立春總是在每年的2月4日或5日,僅僅只有一天的誤差。在公曆上,節與氣的日子“上半年來五、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同樣一個人報自己出生在1976年公曆的8月份,這時就不存在農曆閏月的問題,直接按公曆就可以推算月干支。由于排八字所用的年、月劃分是以節氣為標準的,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用農曆或公曆的年月劃分的。所以,用陽歷排八字換算的速度就快得多,同樣誤差也少得多。

當然,無論是用農曆(陰曆)還是用公曆來推算八字,只要把日子說得正確,排出的八字都是一樣的,但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用陽歷(公曆)來排八字出錯的幾率可能會更小。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