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為何重要節日都吃餃子?
一到過節、節氣,小仙就少不了要推送民俗文化的內容,對各種習俗也有了一些研究。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中國很多重要節日、節氣中,總少不了吃餃子這一傳統習俗。比如:大年除夕吃餃子,正月初五給財神爺拜壽要吃餃子,入伏要吃餃子,立秋要吃餃子,立冬要吃餃子,冬至也還是要吃餃子……反正就很多很多啦!
怎么都要吃餃子呢?這是為什么呢?難道就因為“好吃不過餃子”?作為一個南方人,本著好學好奇的精神,我還真找到了為什么各種重要節日要吃餃子的原因。
餃子的由來與稱謂演變
餃子那真的歷史悠久,它起源于東漢時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然是“醫圣”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最初是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
- 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和現代餃子形狀基本類似;
- 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那時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
- 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但形狀已經和現在樣,而且是撈出來放盤子里單獨吃;
- 宋代稱為“角子”,它也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
- 元代、明代則稱為“扁(匾)食”,這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 到了清朝才稱為餃子”,但同時也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稱謂。
餃子的吉祥寓意
中國人民從古至今都崇尚祈福文化、吉祥文化,能包陷的餃子,自然少了人們創意的發揮,餃子里常會被人們包著各種各樣的餡料,比如:
- 吃到如意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
- 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
- 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 芹菜餡代表著勤財,是對源源不斷物質財富的祈福;
- 韭菜餡有久財之意,是祈福長久的物質財富;
- 白菜餡是百財之意,預示著財源廣進;
- 香菇餡是鼓財之意,是祈求股票大盤向上,事業蒸蒸日上;
- 酸菜餡有算財之意,就是數錢數到手抽筋喲;
- 羊肉餡是希望發洋財,廣發財;
- 大棗餡有招財之意,意為財運滾滾來;
……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
- 配著豆腐吃,象征全家幸福;
- 配著柿餅吃,象征事事如意;
- 配著三鮮菜吃,象征三陽開泰;
- 臺灣人配著魚團、肉團和發菜吃,象征團圓發財。
餃子這一節日佳肴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除夕為什么吃餃子
“更歲交子,團圓福祿”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期已經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時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
正月初五為什么吃餃子
包起“五窮”,趕盡殺絕
除了除夕要吃餃子,正月初五“破五”的日子,也要吃餃子。有一種說法是,從初一到初五禁忌較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忌諱了,所以要吃餃子祝賀。
另一種說法時,包餃子餡時,可以把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吃掉。在新的一年從事生產前將一切不如意、不吉利的東西都趕盡殺絕,那這一年就只余下吉祥如意。還有一些地區正月初五有"包餃子,捏住小人嘴"的習俗,說是讓小人這一年閉上嘴,少說壞話。
頭伏為什么吃餃子
“入伏入伏,元寶藏福”
餃子形似元寶,“伏”與“福”同音,因此“初伏”餃子又有“元寶藏福”的說法。在炎熱的夏天,“苦夏”開始,人們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正是傳統習俗中開胃解饞的。另外,餃子在以前是平時難見的上品,入伏的時候恰逢麥收不足一個月,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面,餃子就最好的口福。于是,這一傳統也就流傳了下來。
立秋為什么吃餃子
“立秋的餃子入伏面,吃了哽天不出汗”
夏季胃口不好,人體會有所清減,古人會在立秋這一天稱一下自己的體重,如果發現自己變清瘦了,大家會吃一些肉類食物補一補,俗稱“貼秋膘”。而餃子也是一種肉類食物,所以立秋吃餃子也是一種貼秋膘的吃法。
立冬為什么吃餃子
“立冬補冬,補嘴空”
立冬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是個進補的節氣,“立冬補冬,補嘴空”。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辛苦。
至于為什么立冬吃餃子?還是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冬至為什么吃餃子
“冬至吃水餃醫治凍耳朵”
餃子在早期的時候被叫做“嬌耳”。相傳一年冬至,張仲景告老還鄉,看到很多百姓由于貧窮,饑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傷。為了救治這些窮苦的百姓,張仲景研制出了“祛寒嬌耳湯”,用辣椒以及一些驅寒的中藥煮制羊肉,煮好之后把這些食材撈出切碎包上面皮,形狀就像耳朵,所以又被叫做“嬌耳”。煮熟之后分給那些病人,讓大家趁熱吃下。此法果然奏效,凍傷得以緩解并逐漸痊愈,由此而來便留下“冬至”這天吃水餃的美談。
為什么出門要吃餃子
“出門餃子回家面”
古人之所以選擇“餃子”送別,是因餃子最能代表家人對遠行者的祝福:一是餃子的形狀和元寶相似,它象征財運,會給出門的人帶來財運,吃了它出門就可以多掙錢;二是餃子形圓,寓順利、平安,暗含有盼行人早歸、乞盼團圓之意。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這說明古時出行的困難和風險。面對如此險途,吃了餃子就相當于有了一道護身符,就意味著可以平安回家。所以,出行前,家人才會如此隆重對待。
餃子的制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內涵。它的每一個部分,無一不蘊涵著中華民族文化,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訴求。
過年了,別忘了吃上一盤熱騰騰的餃子,愿大家越吃越有!
文:科技紫微網
圖片源自千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