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鑒識人術:頭顱、骨相也能看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
江南易林以前提到過,曾國藩的《冰鑒》開篇寫到:“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意思是說,山之所以能不崩壞,全靠石頭在里面支撐著。人身上的骨頭也是如此,骨頭之于人體,好比鋼筋混凝土之于房子,作用至關重要。
當說到面相,相信很多人都能隨口說出一堆術語,比如天庭飽滿、地閣方圓、 鼻如懸膽、唇似丹朱、伏犀貫頂、骨骼清奇等等,這些詞語在相聲、評書、小說或電視中經常出現。
關于“骨相”
比如上面說的骨骼清奇,其實一個比較抽象的詞語,是對人體骨骼間架的一種整體評價,大概是說某人的骨骼間架長得比較奇特。很多時候,它甚至僅僅是一個與面相無關的形容詞。
大家都記得吧,周星馳的電影《功夫》中的有一個經典橋段,一個滿頭亂發、神秘兮兮的老乞丐對著路過的那些天真爛漫的小孩一本正經地說:“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是萬中無一的武學奇才,維護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這有本《如來神掌》秘籍,見與你有緣,就十塊賣給你了。”
骨相看起來其實難度很大,尤其是頭頂的那些奇骨異相。在古代的書籍記載中,某人如果被認為骨骼有異象,往往有非凡的功名。按照中國的相書,人的額頭、頭頂以及兩側等地方頗有一些奇骨,其實就是一些特殊的骨骼隆起。現代看相,頭蓋骨頂部的那些骨骼并不是看相的重點,除非真的有很明顯的過人之處。再說了,你幫你女性看相,總不至于掀起她們厚厚的頭發專門看來骨相吧。
不過面部的骨骼,比如額頭、顴骨、鼻梁等,作用非常大,江南易林以后會逐步講到。
顱相學的歷史
江南易林先來扒一扒顱相學的歷史,很多中國人可能對顱相學不太了解。顱相學其實就是腦功能定位學說,由19世紀初法國解剖學家加爾和施普茨海姆共同創立。這個學說的要點很簡單:顱相學認為人的各種性情、各種能力——比如音樂、繪畫能力——對應到大腦的不同部位,而顱骨即頭骨也與大腦的不同區域有密切關系。
不用多說,大家看看下面的圖就知道了,顱相學把人的頭顱劃分成很多不同的小區域,最開始是35區,后來多達42區。不同區域對應不同的個性和能力,比如某個區域對應“多情”、“野心“、”細心”等。他們根據這些區域的隆起或凹陷程度、特征來分析得出各種結論。顱相學最看重的就是某個區域是否隆起來,認為隆起是好的,所以顱相學被人稱為“讀隆起術”。
在19世紀的法國、英國和美國,顱相學曾經非常流行,有各種顱相學相關的學會、學院、雜志,直到20世紀初它們才逐漸絕跡。
當時歐美有些人對顱相學迷戀到什么程度呢?有公司甚至專門生產出符合顱相學理論的最優頭顱的頭罩,頭罩里面分為各種區域,這些區域都是隆起的,讓出生不久的小孩戴著這個頭罩,讓稚嫩的頭骨按照頭罩的形狀去生長,以為這樣就能獲得各種優勢的個性、能力。那個年代,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小孩被這種頭罩害的苦不堪言。
當然,現代人稍微有一點常識,就能反駁這種理論。頭蓋骨,說穿了就是人體自帶的骨頭做的頭盔啊,它主要對大腦起保護作用。又不是像大腦那樣高度精密的器官,怎么可能不同區域對應不同功能?
說到顱相學的頭罩,江南易林倒是有一點要提醒大家。有些家長,尤其農村地區的家長,小孩出生之后睡那種很硬的木板床,又不知道給小孩用柔軟的枕頭,結果時間長了,孩子后腦勺非常的平,如同刀削,很陡峭的感覺。這種形狀,且不說骨相上的吉兇,僅僅從形狀來看就不太好看,硬生生的把本該渾圓的后腦勺壓平,這一點是廣大家長應該注意的。
江南易林總結
總之一句話,西方的那種顱相學沒有什么科學道理,早就被醫學和心理學理論和研究否定。不過大家要明白,頭顱雖然沒有顱相學的那么多區域劃分,但頭顱的整體形狀在面相上還是有作用的。中國的相術大概而言,崇尚豐隆、圓、渾厚等,不喜歡凹陷、尖、瘦削等。
一個頭顱渾圓、額頭和后腦勺豐滿的小孩,和一個頭顱扁平、瘦削或凹陷的孩子,個性和命運的區別是巨大的。大家想想看,大自然里,石頭到最后都是什么形狀?另外,自然界里天然生成的東西——尤其是無生命的——很少有方的,大多是圓形或橢圓形的,這可能是中國古人崇尚圓的樸素原因吧。
文:江南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