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看 和尚敲鐘大有玄機

字型:

“鐘”是佛教禮儀中的重要法器,在許多名剎古寺里,高大的鐘樓,增添了寺院的威嚴。而圓潤洪亮,深沉清遠的鐘聲,也被注入了“驚醒世間名利客,喚回苦海夢迷人”的佛教含義。

寺院的鐘依其用途分為梵鐘與喚鐘兩種:梵鐘:又稱大鐘、撞鐘、洪鐘、鯨鐘等。懸掛于鐘樓上,用于召集大眾,或做朝夕報時之用;喚鐘:又稱半鐘、小鐘。吊于佛堂內的一隅。其用途在于通告法會等行事的開始,故亦稱行事鐘。

鐘是佛教寺院里的號令,在《百丈清規•法器》中說:“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即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無論是召集僧人上殿、誦經做功課,還是日常的起床、睡覺、吃飯等無不以鐘為號。清晨的鐘聲是先急后緩,警醒大家,長夜已過,勿再放逸沉睡,要早起抓緊時間修持;而夜晚的鐘聲是先緩后急,提醒修煉人覺昏衢,疏冥昧。

寺院一天的作息,是始于鐘聲,止于鐘聲。說話聽聲,鑼鼓聽音。同樣的鐘,以不同的心態去敲擊,產生的效果迥然不同。

無心撞鐘 鐘聲空泛

有一位小和尚在寺院擔任撞鐘之職。按照寺院的規定,他每天必須在早上和黃昏各撞一次鐘。開始時,小和尚撞鐘還比較認真。但半年之后,小和尚覺的撞鐘的工作太單調,很無聊。于是,他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

一天,寺院的住持忽然宣布要將他調到后院劈柴挑水,不用他再撞鐘了。小和尚覺的奇怪,就問住持:“難道我撞的鐘不準時、不響亮?”

住持告訴他:“你的鐘撞得很響,但鐘聲空泛、疲軟,因為你心中沒有理解撞鐘的意義,也沒有真正的用心去做。鐘聲不僅僅是寺里作息的準繩,更為重要的是喚醒沉迷眾生。因此,鐘聲不僅要宏亮,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一個人心中無鐘,即是無佛;如果不虔誠,怎能擔當撞鐘之職?”

小和尚聽后,面有愧色,此后,他潛心修煉,終成一代名僧。

敬鐘如佛 鐘聲響亮

有一位老和尚在一天清晨,聽到陣陣悠揚的撞鐘聲音,不由的特別專注的側耳聆聽,待鐘聲一停,他就忍不住召喚,問道:“早晨是誰敲的鐘?”侍者回答:“是個新來的沙彌。”于是老和尚問新來的沙彌:“今天早晨你是用什么樣的心情敲的鐘呢?”

沙彌不知道老和尚為什么問他,便回答:“沒有什么心情,只是敲鐘而敲鐘。”

老和尚問道:“不會吧?你在敲鐘時,心里一定想著什么。因為我聽到今天的鐘聲,是非常高貴響亮的聲音,那是真心誠意的人才能敲出的聲音。”

小沙彌想了想說:“其實沒有想別的,只是我尚未出家時,家父時常告誡我,敲鐘的時候應該想到鐘就是佛,必須虔誠齋戒,敬鐘如佛,要用如入定的禪心和禮拜之心來司鐘。”

老和尚聽了非常滿意,再三提醒道:“以后處理其他事物時,千萬不要忘記保持今天的敲鐘的心態。”

其實不僅敲鐘是這個道理,做任何事情,起心動念也就是存心尤為重要。

第一個和尚為什么被主持免除撞鐘之職?因為他把敲鐘看作一件令人厭倦的勞作,為了敲鐘而敲鐘,沒有把敲鐘當作神圣的修煉之事,心中沒有誠敬,就沒有用心去做,沒有用負責的精神去做,所以他撞出的鐘聲空泛、疲軟。

第二個和尚為什么能敲好鐘,因為他真正的懂得“敬鐘如佛”的道理,心中充滿對佛的誠敬,自然會用心、負責的、真心誠意的敲鐘,效果當然好。

諺云:“有志沒志,就看燒火掃地”,只有用心做好小事才能做成大事。這也驗證了只有心念正了,行為才能走正的道理。

文:銘刻

源自:看中國(原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