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不飲盜泉之水?

盜泉,是春秋時期山東省泗水縣東北一眼古泉的名稱,據說是因為當時曾有一伙強盜占用過這一眼泉水,故而當時人們便稱之為“盜泉”。

據先秦著作《尸子》記載,“孔子過于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意思是說,孔子一次路過“盜泉”時,口很渴,但因為泉水的名字為“盜泉”,這個名字令人厭惡,所以強忍干渴,堅決不飲此水。

后人認為:孔子忍住一時的口渴,不飲“盜泉之水”,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節操,是對“盜”的鄙視,而用自己的行為,言傳身教做人的道理。正因為如此,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流芳千古,傳為佳話。

從此“盜泉之水”用來比喻以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東西或不義之財。“不飲盜泉”則比喻為人正直廉潔。而“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則成為無數人警示自己的格言。

看了這則記載后,我從中想到了兩點:第一,一定要拘小節,事情雖小,其中也可見大義,拘于小節,防微杜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人本來就當如此;第二,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節操,保持自己心靈的純凈,盡量不受當今世上敗壞風氣的污染,哪怕是在最小的一件事情之上都要如此。

文:云開

源自:看中國(原文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