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決不能丟的三條底線,丟掉一條,一生盡毀
底線,是我們做人的基石,是一個人的無價之寶。作家馮驥才曾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線上的,一個人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獲得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
底線,是我們做人的尊嚴,更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底線看不見,摸不著,卻植根于內心,影響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做人的這三條底線,一輩子都不能丟。
再窮,不坑朋友
孟子言:“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在相知,貴在知心。”人與人交往,最重要的便是真心二字,做人,即使再貧窮,也不能背信棄義,出賣好友。
戰國時期,龐涓和孫臏是同窗好友,他們共同學習兵法,情誼深厚,并且結拜為兄弟。后來,魏國招攬賢才,龐涓為謀求富貴,決定下山,孫臏則表示自己還需多加學習。幾年后,學成之后的孫臏下山投奔龐涓,他的才華被魏王所賞識,并且封其職位為客卿。
龐涓卻日漸心生不滿,嫉妒孫臏的才能,并且設計陷害于他,使其被處臏型和黥型。萬幸,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得以逃脫,之后在桂陵之戰中擊敗龐涓。最后,心生愧疚的龐涓自刎而亡。
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生在世,人品第一,朋友是為我們兩肋插刀的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因利益而陷害好友。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真正的智者懂得互相幫助,只有小人才會利用自己的好友,最終害人害己。
再苦,不丟骨氣
《水滸全傳》中說道:“人無剛骨,安身不牢。”大意是一個人若是沒有堅硬的骨頭,就難以立身行事。
曾國藩是晚清一代重臣,但他的出身并非是名門世家,而是農耕家庭。他的成功之路也是十分坎坷,曾因讀書慢而被小偷嘲笑,但他絲毫沒有放棄,反而越挫越勇。面對他人的嘲諷,生活中的磨難,他選擇堅持下去。最終憑借著滿腹經綸和內心的堅韌,成為別人所欽佩的重臣。
曾國藩曾寫過一句話:“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前者代表心態的重要性,后者告訴我們做人要有骨氣,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將骨氣丟棄。人若是沒有骨氣,將會被人指指點點,抬不起頭。有了骨氣,心存志氣,任何時候都能東山再起。
再強,不狂妄自大
古人云:“天狂必有禍,人狂必有雨。”
做人切記鋒芒畢露,驕傲自大。人生在世,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切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飽滿的稻谷總是低著頭,真正的智者總是十分溫和,做人低調總沒有錯。
“紙上談兵”的故事眾所周知,戰國時期,趙括自幼學習兵法,以為打仗天下第一。結果親自上戰場之后,只懂得根據兵法做事,不懂得變通,最終戰死沙場。東漢的大才子楊修,覺得自己才識淵博,戳破曹操的“夢中殺人”和“雞肋”軍機,引來殺身之禍。
縱觀歷史,凡是自以為是,鋒芒畢露之人,越是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正如莊子所言:“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一個人若是以自我為中心,過于狂妄,最終會引火自焚。只有保持謙卑低調,才是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
底線,是我們做人的基石,是一個人的無價之寶,人這一輩子,無論如何,都不能將這三條底線丟棄。守住底線,就是守住我們的良心,守住未來和精彩人生!
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