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總結 五臟五行詳解

傳統中醫基礎博大精深,從預防、食療、按摩……為健康的身體打地基,“治未病”,舒緩疾病癥狀,對癥下藥。《黃帝內經》總結,關于五臟、五行種種,以下詳細介紹給你。

1、五行

意義:中醫基礎理論,一定要記住。

表現:心屬火、肺屬金、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

2、五味所入

意義:五種味道歸臟的偏好之分、主次之分、先后之分,能指導正確使用藥療和食養(所謂投其所好)。

表現: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

3、五氣所病

意義:反推過來確定生病的部位,指導治療。

表現:心為噯氣、肺為咳嗽、肝為多言、脾為吞酸、腎為呵欠和噴嚏。

4、五惡

意義:反過來理解就是對其最為傷害的因素,指導研究五臟的病因。

表現: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

5、五臟化液

意義:就是五臟和五液的對應關系,反推從五液的情形確定生病部位,和五氣所病一樣。

表現: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

6、五禁

意義:遣方用藥時要注意的禁忌,否則有害,指導開方用藥。

表現: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肺);咸走血,血病無多食咸(心);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腎);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脾);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肝)。

7、五臟病發

意義:內臟發病的時間或部位,用于指導診治。

表現:心病發于血液、肺病發于夏季、肝病發于冬季、脾病發于肌肉、腎病發于骨骼。

8、五邪所見

意義:即異常脈象,也是不治之癥的脈象。

表現:夏見石脈(正常是鉤脈)、秋見鉤脈(正常是毛脈)、春見毛脈(正常是弦脈)、長夏見弦脈(正常是濡脈)、冬見濡脈(正常是石脈)。

9、五精所并

意義:五臟精氣乘虛并入一臟,導致該臟邪實所發生的情志病變(正常情況是各藏其臟、各守其職)。

表現:并于心則喜、并于肺則悲、并于肝則憂、并于脾則畏、并于腎則恐。

10、五藏

意義:人的情志活動正常與否,和五臟盛衰有密切的關系。

表現:心藏神,為生命活動的主宰;肺藏魄,體現形體動作之反應能力;肝藏魂,體現精神意識的感應能力;脾藏意,體現人思想活動能力;腎藏精與志,精能化髓,髓通于腦,腦為志所居,體現人的記憶力。

11、五主

意義:對應的分工管理,反推可以診治得病的部位。

表現:心主血脈、肺主皮毛、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腎主骨骼。

源自:看中國(原文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