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福氣,可以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一帆風順。古人說,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人的福氣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求來的,或者說,是自己修來的。
福自己求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道德經》
天道本身并沒有偏向誰,但是經常偏愛善良的人。
春秋時期,秦穆公走丟了一匹馬,被岐山的老百姓抓到,殺了吃掉了。當地的官吏很快抓到了這些人,但是秦穆公卻沒有懲罰他們,反而請他們喝酒。他說吃了馬肉如果不喝酒,就會傷害身體。
后來,秦穆公攻打晉國的時候,被敵人包圍,百姓聽說起秦穆公被包圍,他們每個人都拿起自己的武器,為秦穆公拼死作戰,來報答秦穆公當初讓他們食馬飲酒的恩德。最終,秦穆公俘獲了晉侯,回到秦國。
秦穆公的一念之仁,救了百姓,也救了自己。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別人好,別人自然對你好。
《詩經》里也寫,“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一個人要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常做好事,不為惡行,這樣才能為自己求得福祉。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道德經》
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宋朝范仲淹,曾經在蘇州買過一座宅院,風水先生說這個宅院風水很好,以后一定出大官。范仲淹聽到之后,馬上把房子捐出來做了蘇州的學堂。他覺得自己不能獨占這么好的風水,應該把這份好福氣分享給蘇州的百姓,讓蘇州的更多讀書人高中,以此來改變大家的境遇。
善良的人做事惠及萬物,而不和人們爭搶。范仲淹有句名言流傳至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這樣的品質和精神,讓范仲淹家族得以長盛不衰。在眾多家族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時候,范氏家族整整延續了八百年,一直到民國初年依然興盛不衰。
不能刻意為善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道德經》
“上德”之人順應自然無心作為,“下德”之人順應自然而有心作為。真正的德行和善良不是刻意做出來的,而是純出內心,自然而然地做出來的。
《聊齋志異》里有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為善而善,為了獲得福氣或者福報刻意為善,就是偽善。
善良應該純出本心。孟子講: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是說人的善良就像水自然地往下流淌一樣。一個人行善,只是因為內心的不忍,為了給予別人幫助,而不是為了獲得利益。
為了求得福報,刻意為善的人,被利益驅使,這樣的善不是善。偷盜、搶劫都是在利益的驅動之下犯下的惡行。所以,偽善與惡等同。
勿以善小而不為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道德經》
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
《法句經》里講: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圣。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小惡所積,足以滅身。水滴雖然小,但是慢慢就能充滿大的容器。不從小善做起,就沒法成圣。不要輕視小惡,以為沒有罪過,小惡慢慢積累起來,足夠毀掉一生。
從小事開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慢慢積累下來,心態自然就會改變,長年累月,人的容貌氣質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慈祥和溫柔都一一體現在臉上,望著這個慈眉善目的長輩,誰會不敬他愛他呢?
古人說“積德損德”,一個人的福氣不是爭來的,是積德積來的。日常的生活中,一點一點的善心善行積累起來,就是一個人的福報。
源自:周易面相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