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發同心,以梳為禮”,梳子的寓意,你真的知道嗎?

一梳梳到尾

二梳白發齊眉

三梳兒孫滿地

四梳四條銀筍盡標齊

出嫁,古人人生中頭等大事之一,而梳子也成了愛情的橋梁。在東方文明中,梳的地位尤其重要。在中國古代,梳是與簪、釵、勝、步搖、金鈿、銖花、勒子并稱為八大發飾。在華夏文明開始的炎黃時期,中國的第一把梳子也就此誕生。

梳子發明者:軒轅帝的愛妃“方雷氏”

在上古時代,軒轅黃帝的一個王妃名叫方雷氏,在一次大餐后偶然撿起了掉在地上的大魚骨,在頭發上理了幾下以后發現亂蓬蓬的頭發一下就順了。

她大受啟發,命工匠把木頭制作成魚骨形狀,并用它為宮中的女人們梳頭。于是,梳子就在王宮中流傳開來,漸漸的,連將軍和戰士們也使用梳子將頭發挽起,以便于出征。

從此,華夏文明進入了梳妝的文明時代。

梳子的名字:梳篦

梳子最早被稱為“櫛”(zhì)⭐,櫛有兩種,齒稀的稱“梳”,齒密的稱“篦”,統稱“梳篦”,一般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成。

漢代 許慎《 說文解字》✨有云:"櫛,梳篦之總名也"。《說文。木部》✨:“梳,所以理發也。”又“櫛”,梳比之總名也。” 。

古人興蓄長發,梳篦為每日梳理頭發的必備之物。梳子齒距疏松一些,用于頭發的梳理;篦子的齒距的密,用來篳去發間的污垢,保持頭發清潔,使人煥發容光。

插梳:裝飾與身份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春秋以前的梳子,基本都是直豎形;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而形制卻有所提升,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

在魏晉婦女開始流行插梳之風后, 梳篦的材質也從木質變成了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制作,婦女佩戴一作裝飾,二顯高貴的身份。

梳子:古代的定情信物

結發同心,以梳為禮。

和華麗的玉佩、簪子相比,最實用、最簡約、價效比最高的木梳就是超級完美的定情物。梳子的寓意很是美好,情人之間贈送梳子,那就等于私定終身、白頭到老、一輩子糾纏。

在古代的女子出嫁前,有家人為她梳頭的習俗,所謂“一梳梳到底,二梳白發齊眉,三梳子孫滿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也是愛的表達。這也證明了梳子在愛情里面的重要意義。

梳子:辟邪的美意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梳子還有辟邪的寓意。這是因為梳子的材質多樣,有金、銀、玉、琉璃、木、竹等等,這些器物本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含義和吉祥寓意,以此為打造,自然有著辟邪護身的美意。

像是桃木梳,桃木在古代被稱為“仙木”,古人認定桃樹是被百鬼所畏懼的,因此桃木有辟邪除穢的寓意。《莊子》說,在家門口插上桃枝,兒童進門不害怕,鬼卻會因此生畏卻步。古人還會用桃枝洗澡,認為這樣可以避邪氣。

梳子:養護密發和頭皮

此外,梳子還有養護頭皮的之用,南北朝時著名醫學家陶弘景認為: “頭當數櫛、血流不滯、發根常豎”。而蘇東坡也曾說:“梳頭百余梳,散頭臥,熟寢至明”,暗指梳頭還有安眠之效。

據清宮的《起居注》記載,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太監用特制的梳子為她長時間的梳頭,這使她在花甲之年仍滿頭秀發。

小小的梳子里,藏著許多小故事。你家里的梳妝臺上,你的隨身小包里,是否也放著一把老舊的木梳,木齒間殘存著稀薄的發香。當把它放在你的手里的時候,回憶中的舊時光已經被時間磨的發亮。

圖文源自:每天學點旺運風水學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