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人體之謎:經絡、穴位、針灸術
中醫五行學說、經絡理論是人體科學的奇跡,比如中國的針灸被西方人稱為“東方魔針”,被譽為世界醫學史上的奇跡。一根銀針可以從人的頭頂插下來,從下顎處穿出,不流血,不疼,而且還可以針對病癥多穴位進針。古人是如何知道經絡、穴位及針灸術的呢?這不得不令現代人稱奇。科學家用現代科學的方法、手段研究五行學說、經絡理論,證明了這些理論的科學性,探測到了經絡的實際存在,取得了很多有意義的研究成果。
五行的生克變化反映了人體的自動反饋調節原理,其因果轉化規律含有控制論中程式控制的概念,五行歸類的“比像取類”方法與控制論的同構系統概念相似。控制論專家艾什比在《大腦設計》中所畫的“內穩定器模型”,是由A、B、C、D、E五個字母所組成,其形狀恰與五行生克圖形一模一樣。加拿大學者Ling YWei博士在《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解釋》一文中指出:“不應把五行當作靜止的模型,而是真正的動力模型...是宏觀宇宙和微觀宇宙界動力模型的最簡單形式...在科學和醫學上具有巨大價值”。
除了對五行學說的研究外,人們還利用現代科學的方法手段對經絡進行了探測。
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清水芳太郎用測定面板電阻的方法發現了經絡的電學特性。經絡腴穴周圍具有與其它部位面板不同的電學特性,主要表現為大電容、高電位,導電量較高。1950年中谷義雄發現了良導絡。50年代中期前蘇聯人巴特許別金發現了“面板活動點”。良導絡及面板活動點和古典經絡及腧穴線路位置十分相近。
另外用紅外熱像圖攝影法記錄的皮溫圖所確定的線路也和經絡間也存在著相似性,日本東京教育大學芹澤勝助教授自1971至1974年間對50名健康男子共拍攝了包括胸、腹、背以及頭部等部位在內的2萬余張全身紅外線熱像圖照片,發現穴位處的溫度明顯偏高,呈現白斑點狀。激發的聲資訊有沿著經絡線路傳導的特性,其軌跡和十二經脈線路基本一致。這就表明中醫所提出的人體經絡是確確實實客觀存在的。
輻射場攝影術最初由N.Tesla(1856∼1943)所發現,由高頻高壓發生器產生一個高頻電場,當被攝物體置于此場中時,周圍就會出現可見光,但未引起重視。1939年前蘇聯工程師基利安夫婦(S.V.Kirlian)再次研究此現象,他們發現活的人體周圍會以一定的節奏發出彩色的光環和光點;而當一個人死亡一段時間后,光環即行消失。
這種光環的大小,隨著人體的生理、精神狀態變化而變化。更令人奇怪的是人體某些部位比其周圍地區發出的光要強,而這些點正與中國古代經絡理論中的741個針灸穴位相吻合。基利安夫婦的發現在世界上引起轟動。他們發現的這種人體發光現象被稱為“基利安效應”。
基于“基利安效應”發展起來的攝影術叫輻射場攝影術,又稱為“基利安攝影術”,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生物發光的研究。另外,瑞典針灸學會會長G.Fish于1973年報導,他與美國加州大學C.Ledergerber教授等合作,對中醫的“氣血”進行了初步研究,表明氣血的存在及變化情況可以通過“基利安攝影術”表現出來。
國際醫學界目前已廣泛開展了對東方醫學,特別是針灸和經絡的研究與臨床應用,其療效和行醫的合法性已為日本、美國、歐洲等國衛生管理機構所確認并資助開展研究。
國內大學曾聯合組成的多學科課題組,在許多相關成果的基礎上,經過研究取得了三項有關經絡物質基礎和功能的重大發現。首次以現代科學理論和實驗手段證明了經絡穴位的形態學位置是在以結締組織為基礎、連帶其中的血管、神經叢和淋巴管等交織而成的復雜體系之中,形成具有綜合的復雜生理功能的某種生理結構。
初步發現與穴位位置相對應的深層結締組織結構中,富集有鈣、磷、鉀、鐵、鋅、錳、鉻等元素,尤其是鈣的含量要比非穴位的其它組織(骨骼除外)高數十倍至上百倍,而鈣離子是重要的信使物質,在人體各種生理活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最后還初步發現結締組織中呈液晶態結構的膠原纖維具有一個高效率傳輸紅外光的特征波段,這預示著人體內部可能存在著一個生物光子系統,在生命資訊、能量的傳輸交換等生理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可見,人體特異現象、經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用現代科學知識解釋的,是有其科學道理的,有的現象暫時還不能解釋,還需要深入研究。相信隨著科學家們的努力,神奇的人體之謎終將被揭開。
源自:看中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