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不腐壞”揭示一個最重大啟示
幾千年來,修煉的事跡與觀念一直貫穿于中華文化中,無數成仙得道、修成正果的故事,始終流傳和記載于史冊之中。然而,世間迷幻深重,無論歷史上多少修煉人展現“金剛不壞之體”,或留與后人舍利子等,或顯現多少白日飛升、虹化羽化、神通大顯的神跡,在若干年后,人們總會將這些難以了解詳盡之事,當作是虛無飄渺的神話傳說。
很少人細想:若是全然虛無之談,何以能幾千年承傳不歇?
古人為何能夠刻劃出輝煌的佛窟壁畫,呈現如此豐富多采、偉大的佛國世界?這全都是來自于古人無邊無際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已嗎?
在參觀佛陀舍利子時,不免推敲:“這舍利子是不是佛的牙齒或骨頭呢?”那么,一般人死后,為什么就沒有舍利子呢?
人們千里迢迢前去名山圣地參訪不腐的高僧肉身,親眼目睹顏面栩栩、肌膚如生的不朽肉身時,不禁驚嘆其中的神奇。然而,這些高僧的肉身為什么沒有與草木同朽,或化為塵土呢?
其實,如能轉念思考,就能理解這些神跡的存在,明確展示人體生命的一大奧妙:修煉是可以改變人的物質身體的。
“金剛不壞之體”是修行得道者意志的延伸
佛法東傳之初,曾在人間屢次示現修煉得道的神妙變化。
曹魏末年,穎川人朱士行少年出家,法號八戒,是第一個摩頂受戒的漢人。他致力鉆研佛經,因感于當時翻譯的經文詞句艱澀,難以理解,決定西行尋求原典經書。他歷經艱苦,花了二十年時間才達成目的。
當時,朱士行西渡流沙到了西域的于闐,得到了正本梵文經書共九十章。他準備派弟子將經書送回洛陽。還未出發之時,于闐修習小乘佛教的僧眾奏請國王:“漢地僧人想惑亂正典,應該加以禁止。”于闐國國王因此堅決不聽朱士行解釋,于是朱士行要求燒經書以證明其心真偽,國王同意了。
國王下令在大殿前堆起柴火。在焚燒之前,朱士行向上天祝禱曰:“如果佛法應當在漢地流傳,經書就不被火燒。如果不是這樣,那就任憑處置。”話剛說完,經書已被投入火中。
然而,烈火滅后,佛經一字未損,完好如初。人們立刻知道這是神佛應允佛法東傳的神跡。因此,朱士行才獲得國王的允許將經書送回中土。弟子將佛經送回洛陽,而朱士行則留而未歸,以八十歲高齡卒于西域。
朱士行逝世后,人們火化他的遺體,但材薪燃盡后,朱士行的遺體竟然完好無損,正當驚異之際,一位高僧雙手合十祝念說:“您若真得道,身體亦當會毀滅,實不必作此驚世之舉啊!”于是朱士行的尸骨應聲而碎。此事很快就傳到中原,這就是“金剛不壞之身”的典故。
原來,不朽的肉身是修行得道者意志的延伸,可以隨心而變化。朱士行示現金剛不壞之身的神跡,卻又在聽見僧人的祝念之后,應聲而碎,讓人嘆服修煉的神奇,以及得道者隨緣不住的慈悲胸襟。
孫權與舍利子傳奇
三國時期,南方江東一帶佛法的盛行,源自孫權與天竺僧人康僧會的相遇。
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公元247年),康僧會打算在江東振興佛教,拿著錫杖來到建業。他在茅草叢生之處搭起房舍,在大道旁供起佛像。當時吳國因為初次看見和尚穿的服裝樣式,感到很奇怪,又不了解佛教的義理,便懷疑他為怪人。
有官員上奏說:“有怪人入境,自稱沙門,樣子和服飾不同一般,應該加以仔細檢察。”孫權說:“過去漢明帝夢見神明,號稱為佛,奏中所說之事,難道是他的遺風嗎?”隨即召見康僧會,問他佛教是什么?有何靈驗?
康僧會說:“如來佛祖辭世,不覺已經千有余年,他的遺骨舍利,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過去阿育王造塔八萬四千座,塔寺的興盛,是佛法遺留的教化。”孫權認為他的話有些虛夸不實,就對他說:“如果能找到如來舍利,定當為他造塔;如果你胡說八道,就要受到國法懲治。”
康僧會請求給他七天的期限,并對自己的從人弟子們說:“佛法在吳地的興廢,在此一舉。”于是他和從人將齋堂打掃干凈,將銅瓶放在幾案之后,虔誠燒香跪拜,恭請佛祖賜給舍利。七日之限到了,卻仍寂然無聲。康僧會要求再延長七天,七天之后,仍然如此。
孫權說:“這是欺騙。”準備給他定罪。康僧會又請求再延長七天,孫權又破例答應了他。康僧會對弟子們說:“佛法如云,覆蓋一切,本該應運而降,而我們卻感受不到,怎么好再求孫權的寬容呢?我當以死求之,如再無舍利,我愿以命償約。”
第三個七天的傍晚,還是什么也沒有看見,弟子們個個都感到驚慌害怕,師徒們繼續跪拜祈禱。到了五更時分,忽然聽到瓶子里鏘鏘有聲,康僧會上前一看,果然是佛祖舍利。
第二天早晨,孫權親自手拿銅瓶,將舍利倒在銅盤子里,舍利一碰,銅盤立即破碎,孫權肅然變色,吃驚而起,說:“這是少有的祥瑞呀!”康僧會走上前說:“舍利的神威豈止是外表而已。火不能將它焚毀;金剛做的大錘也不能把它搗碎。”孫權命人去試,于是,他把舍利放在鐵砧之上,讓大力士用力捶擊,鐵砧和鐵錘,全部陷到了地里,而舍利卻無絲毫損傷。
孫權非常嘆服,從此虔誠敬信神佛,并立即下令為之建廟塔。因為這是江南第一座佛寺,所以命名為“建初寺”。
九華山十四座肉身菩薩
九華山是中國著名的佛門名山,地處華東皖南山區,氣候潮濕,雨多霧重。自從唐代開元年間,金地藏開辟九華佛教道場。在此高度潮濕的自然環境中,千年以來,九華山竟先后出現了十四尊不朽的高僧肉身,超乎常理所能解釋。根據中國媒體記載:其中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焚毀了五尊,尚能看到的還有八尊,可謂是一奇跡。
九華山古稱九子山,共有九個山頭,狀若蓮花。山勢起于長江東岸,陡峻如刀削,高聳天外。周邊千余里都是崇山峻嶺,連綿不絕,是鄰近南京的佛國圣地。千萬年以來,元氣凝結,地理風水極佳,也是南京城的輔翼屏障,因此有六個朝代建都南京。
韓國王子渡海九華山修煉
大約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有一位新羅國(古時候的韓國)的僧人來到中土,名為金喬覺,法號“地藏”,是新羅金氏王族的親屬。他心地仁慈,天資穎悟,但長相看起來卻很兇惡,頸項高起,骨骼奇特,身長七尺,力氣比一百個人合起來還要大。
地藏法師二十四歲落發出家后,帶著一只白犬,從新羅國徒步涉海而來。他一路上披荊斬棘,攀峰越壑,歷盡艱辛,終于來到九華山。他看到九華山奇秀的峰嶺,決定在此修行。
在山居期間,地藏法師曾經被有毒的動物蟄傷,但他依然端坐禪定,一念不起。這時,一位美貌婦人前來向他恭敬行禮說:“小孩子無知,咬傷了您,我愿意獻出泉水來彌補他的過失。”地藏法師一看,果然在石縫間流淌出潺潺泉水。相傳,九華山的山神就是一位婦人。
地藏法師一直想要書寫四部佛經,于是下山來到了南陵,剛巧俞蕩等人抄寫了四部佛經,遂獻給了地藏法師,地藏法師就帶著這些經書回山,不再涉足塵世。
一件袈裟九座山頭
當時九華山的山主叫做閔公,平日行善積德,經常供養僧人,每次辦百僧齋的時候,他總是特意保留一個座位,邀請地藏法師來參與。
兩人相熟日久,因緣俱足,地藏法師遂向閔公請求施予一件袈裟能覆蓋的地,以供修行,閔公答應了。只見地藏法師將袈裟向空中一拋,袈裟忽然越變越大,一晌籠罩了九華山所有的山頭。閔公見其法力無邊,心中無限歡喜,當下即慷慨布施。
至德年初,一個名為諸葛節的人,率領村里的居民登上九華山。幽深的山林間,空無一人,只見白云悠悠,日照明亮。忽然,他們發現地藏法師獨自閉目山洞的石室中,地上有一只斷了腳的鼎,鼎中盛著少許白米,白米中還和著一些白土,顯然就是法師平日所食。
鄉紳百姓看到地藏法師如此艱苦的修行,十分驚訝、感動與慚愧,不禁跪地而拜,淚流不止。于是眾人呼朋引伴,為地藏法師蓋禪寺,大家伐木筑室,開鑿溪澗,建立樓牌,禪居煥然一新。
土地既得,禪寺已成,大規模傳法的時機成熟。
不久,前來跟隨法師修行的徒眾越來越多,尤其新羅國的人民聽到此訊息,紛紛渡海來到九華山,投入法師門下修行。
這些門徒遠道而來,數量很多,而且都沒什么錢財,于是地藏法師挖出水池邊的石頭,碾碎成白土,這種土吃起來跟面很像,可供給眾人食用。夏天,大家吃飯時就摻點白土;冬天,眾人就用少許的火來取暖。
寺院里不分長幼,人人耕田種地砍柴,自給自足,因生活艱苦,修行的門徒在南方被稱呼為“枯槁眾”,受到人們的崇敬。
地藏法師終年都在南邊的平臺上,親自編織麻衣,麻衣十分厚重,既作為衣服穿,也當被子蓋。同時在水池旁也搭建了一個臺面,供奉四部經書,整天都焚燒著香,獨自品讀佛經。
一朝圓寂肉身如新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夏天,一日,大師忽然召集弟子們告別,弟子們聽到訊息,一時都不知如何是好。只聽得山石鳴響,巨石隕落,寺院里的扣鐘無聲無息墜地,地藏法師在木箱中結跏趺坐圓寂了,時年九十九歲。
三年后,弟子們開啟箱蓋,準備將法師的骸骨遷入塔中,卻發現法師的面容和在世時一樣;抬動他的關節,還發出聲響,就好像金鎖鏈一樣。
現今,地藏法師金剛不壞的舍利身就供奉在九華山護國月身寶殿的佛塔里。至于地藏法師以新羅王子之尊,在中土修行七十五年,并在九華山圓寂,對中韓兩國的佛教文化交流,可謂影響甚深。
法師的漢文造詣極高,他所寫的《酬惠米》、《送童子下山》兩首詩,被收錄到《全唐詩》中。
《酬惠米》
棄卻金鑾衲布衣,修身浮海到華西。
原身自是皇太子,慕道相逢何用之。
未敢叩門求地語,昨叨送米續晨炊。
而今餐食黃精飯,腹飽忘思前日饑。
詩中說明他放棄榮華富貴的王子身分,道心堅定飄洋過海到中土修行佛法,但是佛法之前,人人平等,自己與眾人并未有不同。感謝大家主動送來米糧,讓他可以忘卻之前饑餓的苦難。
接下來是地藏法師送小徒弟下山返家所做的詩。
《送童子下山》
空門寂寂汝思家,禮別云房下九華;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澗底休招月,烹茗甌中罷弄花;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寺廟里修行的日子是寂寞的,小徒弟想家,決定拜別離開九華山。小徒弟因為年紀小,喜歡玩一些小孩的游戲,在竹欄騎竹馬玩,耐不住寺廟中的清修,這是可以理解的。
地藏法師叮囑徒弟:以后,去溪邊汲水時,不要只顧水中撈月的玩耍;煮茶時,也不要總想著在杯中沖水玩花樣。好好的下山去,不要淚流了,不用擔心我會孤單,滿山的煙霞美景都可以和我作伴的。
全詩平和易曉,但我們卻能體會到師徒平日生活互動的點滴,師父慈祥包容,徒弟稚氣未脫。對于平時徒弟的淘氣,師父并沒有苛責,而是以幽默的回憶,安慰離情中的小孩。
修煉是超常的并不是虛幻
地藏法師是九華山最早,也是最著名的肉身菩薩。
現今知道的其他肉身菩薩甚多,如百歲宮明代高僧無瑕和尚、清朝大興和尚、慈明和尚肉身,通慧禪林比丘尼釋仁義師太真身,以及現代的明凈法師和坐化于安陽縣善應鎮境內靈泉寺的吳云青老人等。
這些不朽的肉身沒有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卻沒有腐壞,反而長存不朽,這意味著這些肉身的存在并不是依賴人間的通則,宇宙中有更超常的法則與能量使這些肉身沒有解體。
從修煉的角度來看,高僧在修煉過程中,肉身已被高能量物質所取代,不受人間時空的規律所制約,所以能經久不腐。從這個層次來看,就很容易理解:修煉是超常的,并不是虛幻。
文:旭日、李翼云
源自:看中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