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八卦與人體經絡

易學闡述事物陰陽動靜變化的道理,中醫研究、闡明人體陰陽盛衰消長的機制,兩者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有共通之處,所以"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兩者同源于對事物陰陽變化的認識,故稱"醫易同源。"

易經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艮為山,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總稱為經卦,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則構成六十四卦。

經絡是執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后天八卦中的十二地支就代表了人體的十二經絡,而八經卦就是奇經八脈,《易經》六十四卦符號系統,就是人體經絡系統的真實反映。

國家、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通訊、交通的適度密集與暢通,同樣,對于人體而言,想要獲得健康,想要陰陽平衡,也離不開經絡系統。經絡系統就是身體這個國家所有的交通系統和通訊系統。下面講一講易經八卦與人體經絡的關系,以及經絡對健康的影響。

一、什么是經絡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執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資訊的同路系統,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經脈則"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并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由此可見,經絡理論對指導中醫各科實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雖然人體的經絡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是人體執行氣血、聯絡臓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左右的通道。人體的經絡系統是由經脈和絡脈兩大部分共同組成的。經就是干線,絡就是旁支。經,有路徑的含義。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干,它是“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的。絡,有網路的含義。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

《黃帝內經》中指出,經絡內聯五臓六腑,在外分布于五官綜合系統、四肢百骸,溝通表里、上下、內外,將人體的各部分連線成有機的、與自然界陰陽密不可分的整體。

經絡也有陰陽之分。按人體內外側來分陰陽,以位于人體軀干背面的和四肢外側的為陽,而以位于后前面的和內側的為陰;按人體上下分陰陽,那么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

經絡可以調整體內陰陽平衡,可以主宰人的生命。生,經絡則通暢;病,經絡則堵塞;死,經絡也就不存在了。從經絡角度來看,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經絡堵塞不通暢了。因此,要調陰陽、治百病先要疏通經絡。

二、經絡與易經的關系

易學闡述事物陰陽動靜變化的道理,中醫研究、闡明人體陰陽盛衰消長的機制,兩者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有共通之處,所以"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兩者同源于對事物陰陽變化的認識,故稱"醫易同源。"

中醫經脈系統圖示如下: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中醫經脈系統圖與《易經》八卦圖有神奇相似之處。我們知道,《易經》是研究宇宙及生命的,那么,它們必然會存在著奇妙的聯系。唐代名醫孫思邈也說過:“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大醫”,一語更是匯出了“醫易同源”之理。

《易經》先天和后天八卦圖示如下:

結合以上兩圖,并經諸多研究發現:

  1. 先天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如上圖乾坤二卦乃任督二脈配十二經絡。其中乾卦配督脈,坤卦配任脈,八卦以乾坤而定天地,人體以任督而分陰陽。
  2. 八卦的乾、坤、坎、震、艮、離、兌、巽與人體十二經脈(心經、小腸經、肺經、大腸經、肝經、膽經、脾經、胃經、腎經、膀胱經、心包經、三焦經)有著一一對應之關系。比如:先天坤卦對應足少陽膽經,后天坎卦對應足少陽膽經……先天乾卦對應手厥陰心包經,后天乾卦對應手少陽三焦經。
  3. 先天八卦為體,后天八卦為用,陰陽易位爻卦變動,一方面是人體病變之象,另一方面也是促成人體氣血溝通之原動力。
  4. 后天八卦中的十二地支就代表了人體的十二經絡,而一天的十二時辰也影響人體十二經絡的執行。另外,八經卦就是奇經八脈,《易經》六十四卦符號系統,就是人體經絡系統的真實反映。如下圖所示:

三、臟腑經絡與陰陽五行的對應關系

1、五臟六腑的五行歸屬及生克:

(1)五臟六腑的五行歸屬:

五臟包括:肝、心、脾、肺、腎。

肝、膽→木(木曰曲直,具有升發、生長、舒暢、條達的特性)

心、小腸→火(火曰炎上,具有溫熱、升騰、明亮的特性)

脾、胃→土(土曰稼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的特性)

肺、大腸→金(金曰從革,具有清潔、清肅、肅降的特性)

腎、膀胱→水(水曰潤下,具有寒涼、滋潤、向下的特性)

(2)五行生克:

A、相生:

木生火:我們用木柴來點火、生火。在人體內肝藏血以濟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

火生土:所有東西經過燃燒后就變成灰、土。心陽溫煦脾土,助脾運化。

土生金:金屬礦石都是從土里孕育挖掘出來的。脾氣運化,化氣以充肺。

金生水:鐵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就會化成鐵水。肺氣肅降以助腎納氣。

水生木:所有樹木要發芽生長都需要澆水。腎藏精以滋養肝血,腎陰資助肝陰以防肝陽上亢。

B、相克:

木克土:植物的根牢牢扎在土里,才能預防水土流失;肝制約脾土,如肝氣條達,可疏泄脾氣之壅滯;

土克水:“水來土掩”;脾運化水濕,可防腎水泛濫;

水克火:我們用水來滅火;腎制約心,可防止心火過亢;

火克金:鋼鐵金屬都是用火去煉化的;心火之陽熱,可抑制肺氣清肅太過;

金克木:我們用斧頭、鐮刀去砍樹、割草。肺氣清肅,可抑制肝陽上亢。

2、五臟六腑的表里關系及與經絡的對應關系:

(1)五臟六腑的表里關系:

五臟:六腑:

(屬陰,為里)(屬陽,為表)

肝←→膽

心←→小腸

脾←→胃

肺←→大腸

腎←→膀胱

三焦

(2)陰陽五行、五臟六腑與經絡的對應關系:

十二正經,即十二臟腑所屬的經脈,包括三陰經和三陽經。

A、三陰經(身體內側):

太陰(前):手太陰、足太陰

厥陰(中):手厥陰、足厥陰

少陰(后):手少陰、足少陰

B、三陽經(身體外側):

陽明(前):手陽明、足陽明

少陽(中):手少陽、足少陽

太陽(后):手太陽、足太陽

C、臟腑對應的經絡

臟腑:經絡:

(木)膽足少陽膽經

(木)肝足厥陰肝經

(火)小腸手太陽小腸經

(火)心手少陰心經

(土)胃足陽明胃經

(土)脾足太陰脾經

(金)大腸手陽明大腸經

(金)肺手太陰肺經

(水)膀胱足太陽膀胱經

(水)腎足少陰腎經

(相火)三焦手少陽三焦經

(相火)心包手厥陰心包經

3、五臟六腑的五行屬性和基本功能:

(1)、五臟的五行屬性: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臟:肝心脾肺腎。

(2)、五臟的基本功能:

五臟是人體內肝、心、脾、肺、腎五個臟器的合稱。臟,古稱藏。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臟。由于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所以五臟在人體生命中起著重要作用。

心主血脈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心通過血脈將氣血運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中心,在人體中處于最高主導地位。肝主疏泄,能調節人的情志活動,協助脾胃消化。

肝又藏血,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作用。

脾主運化,促進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營養物的輸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稱;脾又統血,能統攝血液不致溢位于經脈之外。

肺主氣,司呼吸,是人體氣體交換的場所,又能宣發衛氣和津液于全身以溫潤肌腠面板。

腎藏精,與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關,故有先天之本之稱;腎又主水,在調節人體水液代謝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3)、六腑的基本功能:

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

六腑的生理特性是受盛和傳化水谷,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

膽:貯存、排泄膽汁,促進脂肪的消化吸收;主決斷;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主通降、降濁;

小腸:主受盛、化物,分清泌濁;

大腸:主傳化糟粕;

膀胱:貯存和排泄尿液;

三焦:主持諸氣,通調水道。

4、經絡穴位的作用:

(1)、經絡:

經絡是執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分為經脈和絡脈,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個國家,那么經脈就相當于國道,絡脈就相當于省道、縣道、鄉道。經絡溝通表里上下,聯系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感應傳導。經脈包括十二正經(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和奇經八脈。

(2)、穴位:

穴位就像開關,多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如天樞是雙向調節便秘和腹瀉的,足三里是雙向調節胃酸分泌的。我們艾灸穴位就等于開啟了特定的開關,讓“電流”暢通了就能調理臟腑功能。

(3)、經絡穴位的作用:

A、有助于辯證

B、預防和調理作用:

近治作用:可調理該經絡循行部位及臨近組織、器官的疼痛和疾病;

遠治作用:可調理該經絡對應臟腑的疾病及該經絡循行的遠隔部位的疾病。

(4)十二正經與疾病的關系:

A、足厥陰肝經:生殖系統疾病(痛經、閉經、月經不調、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氣)、肝膽疾病(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脂肪肝、抑郁癥)、其他(頭頂痛、頭暈眼花、眩暈、癲癇、經脈所過處)。

B、足少陽膽經:肝膽疾病(急慢性膽囊炎、膽絞痛、各種慢性肝炎)、頭部五官病(頭昏、偏頭痛、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耳鳴、耳聾、近視)、其他(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脅肋痛、經脈所過處的疼痛麻木炎癥等)。

C、足太陰脾經: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泄瀉、便秘)、婦科病(痛經、月經不調、閉經、月經提前或延后、盆腔炎、附件炎)、男科(前列腺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關節炎、經脈所過處的疼痛麻木炎癥)。

D、足陽明胃經:胃腸道疾病(胃脹、胃痛、胃下垂、胃痙攣、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腹瀉、胃腸蠕動過慢)、頭面疾病(痤瘡、黃褐斑、頭痛、眼痛、牙痛、面神經麻痹、腮腺炎、咽炎)、其他(中風偏癱后遺癥、慢性闌尾炎、乳腺增生、經脈所過的疼痛炎癥)。

E、足少陰腎經: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前列腺炎、陽痿、早泄、遺精、術后尿潴留、睪丸炎、痛經、月經不調、盆腔炎、附件炎、各種腎炎、水腫)、頭面疾病(頭痛、牙痛)、其他(泄瀉、耳鳴耳聾、腰痛、中風、休克、經脈所過處)

F、足太陽膀胱經:俞穴可以調理對應臟腑的疾病,特別是五臟的俞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其他:腰背痛、頭痛、坐骨神經痛、中風后遺癥、關節炎、經脈所過處)

G、手厥陰心包經:心血管疾病(心慌心悸、胸悶),其他(惡心、嘔吐、暈車、抑郁癥、胃痛胃脹、經脈所過處)

H、手少陽三焦經:五官病(耳鳴耳聾、腮腺炎、偏頭痛、面神經炎),其他(肋間神經痛、便秘、感冒、中風后遺癥、肘關節屈伸不利、經脈所過處)

I、手太陰肺經: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經脈所過處

J、手陽明大腸經:呼吸道疾病、頭面疾病(鼻炎、牙痛、面癱、結膜炎、結膜炎、耳鳴耳聾、三叉神經痛),其他(頸椎病、面板病、經脈所過處)

K、手少陰心經: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癲癇、神經官能癥)、其他(肋間神經痛、經脈所過處)

L、手太陽小腸經:五官病(眼痛、咽痛、耳鳴耳聾、中耳炎、扁桃體炎、角膜炎)、其他(腰扭傷、肩痛、落枕、失眠、癲癇、經脈所過處)

四、八卦對應的奇經八脈

在中醫的人體經絡中,除了十二經脈之外,還有一套非常重要的平衡系統,這就是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交會于十二經脈在四肢末端有八穴,命名為"交經八穴",今通稱為"八脈交會穴"。初時依分經辨證選配此八穴,稱為"陰四針、陽四針",其療效顯著,后在按時取穴中用此八穴,依奇經八脈納入于八卦而按時序方位取穴,稱作"奇經納卦法",今通稱靈龜八法和飛騰八法,獨樹一幟。

所以說,易經“八經卦”就是中醫“奇經八脈”。

1、什么是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這些經脈與十二經脈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關系,是“別道奇行”之經,故稱“奇經”。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對十二經脈的氣血執行起著溢蓄、調節作用。

修行者常說的“大小周天”都是以奇經八脈為核心,目的正是打通“任督二脈”。

李時珍的《奇經八脈考》中有云:“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八脈者,乃先天之根,一氣之祖也”!

盡管奇經八脈在中醫的應用不多,但它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八脈中有八個極具代表性的穴位:公孫、內關、臨泣、外關、申脈、后溪、列缺、照海。

有專家稱,奇經八脈是隱藏在人體內部的靈魂核心,是一個內系統,主管人的精神;每個穴位對人體的影響非凡,稱其為人體的“核反應堆”,一治就有連鎖反應,能治一大片。而十二經脈主要與人的物質肉體相聯系,是一個外系統,主管人的肉身。兩者如果用輪子來比喻,就構成了一個主輪與副輪的關系,奇經八脈是主輪,十二經脈是副輪。一般來說,是主輪帶著副輪轉,所以,主輪的任何變化會影響到副輪,但副輪如果長期不正常執行也會影響到主輪,所以無論在中醫或修行中,打通任督二脈確實可以影響身體諸多頑疾,而長期的疾患又會影響到任督二脈的正常執行。

2、易經八卦與奇經八卦的對應關系

八經卦就是奇經八脈,《易經》六十四卦符號系統,就是人體經絡系統的真實反映,它是人體經絡的結構方程式。

督脈為乾,主持元陽,主一身陽氣,為陽脈之海,統帥陽經。

任脈為坤,主持元陰,主一身陰氣,為陰脈之海,統帥陰經。

沖脈為坎,主一身陰血,但有一點元陽居其中。

帶脈為離,系腰身一周,內系胞宮為陰,外系筋脈,主一身強力,故二陽在外。

陽蹺脈為震,交通陰陽,執行衛氣,陽入于陰,故多一陰。

陰蹺脈為巽,交通陰陽,執行衛氣,陰入于陽,故多一陽。

陽維為兌,陽維維于六陽經,故有二陽。

陰維為艮,陰維維于六陰經,故有二陰。

3、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關系的深層意蘊

奇經八脈的作用:一是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系起來,起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二是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著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奇經八脈猶如湖泊水庫,而十二經脈之氣則猶如江河之水。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云:“蓋正經猶夫溝渠,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于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霶霈妄行,流于湖澤。”對于這段話,通常的理解是:奇經八脈功能在于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十二經脈氣血有余時,則流注到奇經八脈“蓄以備用”;而當十二經脈氣血不足時,則由奇經“溢位”來補充。

從這個意義上看奇經八脈與腎、肝、腦、髓這些重要臟器器官,有著一種特殊的“氣化”關系,它對于十二經脈就不僅僅是“蓄水池”了,準確地說是先天與后天的關系!即奇經八脈系統講先天,十二經脈系統講后天。

從先、后天角度研究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如某些先天發育不足的病患,某些慢性消耗性病患,某些臟腑功能嚴重失調的病患,某些腦病及精神障礙性疾病,某些血液病,甚至某些家族遺傳性疾病(包括腫瘤)等,都可以考慮先天因素,從奇經八脈上用藥、處方、用針配穴。

八脈交會穴為什么作用那樣強大?兩百多斤體重的壯漢,因活動時某個姿勢閃挫而腰背劇痛、不可轉側,僅僅針小小的后溪穴,不過數分鐘疼痛便迅速緩解。為什么會效若桴鼓?就在于此穴能夠通達督陽與巨陽,在于它激發的是先天之真陽。

八脈交會八穴歌: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后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照海膈喉嚨。八穴配達歌:亁屬公孔艮內關,巽臨震位外關還,離居列缺坤照海,后溪兌坎申脈連。

針灸中的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其療效為什么高于一般辨證或循經取穴?就在于此道高度揭示了人與外界天地間的周期對應性,同時又揭示了人體內部先天和后天的互通性。子午流注講后天十二經脈的井滎俞(原)經合五俞穴相配,靈龜八法則是專講先天八脈的八穴相配。所以這種針法可喻為“大則彌綸宇宙,小則纖細秋毫”的一種針法。在臨證中兩者結合起來按時取穴,從先天后天角度切入并做對比觀察積累病例資料,進而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當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文:微智先峰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