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除夕有三種火不能滅 否則來年有禍

今天是大年三十,為“歲除”,三十的夜晚則稱為除夕。在農村人的心里,歲末的最后一天是最熱鬧的。村里的老人還認為:“除夕不滅三火,來年禍少福多”。那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一、除夕不滅燈火

記得在小的時候,過年是要“熬五更”的。對于過年“熬五更”,村里老人說,這是過年不滅燈火的習俗,甚至還有“除夕晚上不熄火,新年家運乘東風”的說法。

那么為什么在除夕這一天不滅燈火呢?這源于一個古代的傳說。

相傳,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每年的除夕夜,它都會爬出來“吃人”,而老百姓就把這一天稱為“過年關”。

但是年獸也有害怕的東西,它是害怕火和亮光的,因此每逢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屋子里生起火堆來,并點上紅色的燈籠,以守年夜。而年獸到了一家后,看到是這樣,又到了一家,發現又是這樣后,所以它也不敢來了。就這樣慢慢的延續下來,就有了除夕之夜不滅燈火的風俗,而大年三十晚上不滅燈火,也是象征著紅紅火火的寓意。

2、除夕不滅煙火

煙火也稱為煙花爆竹,老祖宗認為,在除夕這一天是不能滅煙花爆竹的,而這也是真正的過年。在過年的這一天燃放煙花爆竹,不僅象征著吉祥的寓意,也表達著辭舊迎新,更有過年的氣氛。

在中國古代,爆竹是禳鬼的鎮物。這也和年獸的傳說有關。因為傳說中的年獸除了怕燈火之外,也怕爆竹,所以古時候每逢過年人們都燃放爆竹。

在一些古籍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如西漢東方朔在《神異經》中說:西方的深山中,有一種長尺余的鬼怪,名“山魈”。它可令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它,人們才可得到吉利平安。據說山魈怕火、怕響聲,于是人們就想出對付的辦法,那就是把竹筒放到火堆里燒,讓燃燒時竹節發出畢剝畢剝的聲音,來嚇跑山魈。

唐朝初年曾爆發瘟疫,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后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后稱為“爆竿”。火藥發明并被廣泛應用后,在宋朝,爆竹改用紙頭筒扎火藥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來點放,當時稱為“編炮”(即鞭炮)。

在古時候,老百姓從除夕夜開始燃放爆竹,并子夜零時達到高潮,俗稱“迎神”。在古書《北平風俗類征》中曾有記載:

“京師人煙稠密,甲于天下,富家鄣購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貧家即謀食維艱,索逋孔丞,亦必爆響數聲,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瑣瑣,卜來歲之蒸蒸,此習沿類然也。”

3、除夕不滅香火

關于香火,是老百姓點燃的香燭。在民間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點燃一些香燭,以來祭天、祭祖、請家仙,以達到尊重天地,尊重先人的意思。所以一些農村也就流傳了“除夕香不滅,除穢又辟邪”的說法。

點燃香火,也意味著香火不斷,香火旺盛,后代綿長的意思,所以這是一個好的寓意。

古代的香火和現代的是不一樣的。古時候的香火,是用“蒼術”制作而成的香物。“蒼術”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除濕的作用。所以古人點燃這種香火的目的,也是為了驅瘟除濕,能促使陽氣上升,這和端午節插艾草是一樣的道理。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和俗語,而一些具有經典文化的風俗和俗語,我們一定要傳承下來,并延續給我們的下一代。就如“除夕不滅三火,來年禍少福多”這句俗語,就包含了老祖宗的美好寓意,希望子孫后代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夠平安健康。

你認為“除夕不滅三火,來年禍少福多”這句話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哦!

源自:看中國(原文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