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最有智慧的12條人生哲理
圖片源自Pixabay
傳說先圣伏羲發明六十四卦,卦辭主要應用在占卜上面,每一個卦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內涵,人們可以根據卦的含義來推斷事情的吉兇禍福。到了周代,周文王將伏羲的六十四卦演變成三百八十四爻,使其占卜的功能更加全面。到了春秋時期,“至圣先師”孔子對周易進行解釋,后來才會被稱為《易經》。其實,《易經》是中國古代思想中的自然哲學跟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中國民族智慧的結晶,因此內容非常豐富,亦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等領域產生深刻的影響。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釋義: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執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應該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就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2、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釋義:居,停止不動。運動變化永不停止,變化是不會停止不動的,周遍流動在六個爻位之間,上下是沒有常規的,剛爻與柔爻相互變易,不可執著于常規,只有變化才是它的規律。
3、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釋義:常年積德行善的家庭,一定會有很多福德多到自己享用不了,還能夠留給自己的子孫享受福德。不積德行善的家庭,就會有很多災難,甚至自己的子子孫孫也會遭到禍患。
4、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釋義:土地中生長出樹木,意味著上升。賢德的君子應當效仿,順從美德,積累小的善行,逐漸修成大的德業。
5、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釋義:君子安定的時候,不忘記可能出現的危險,生存的時候,不忘記可能滅亡,國家大治的時候,不忘記可能出現的禍亂。
6、差若毫厘,謬以千里。
釋義: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失誤雖然只有毫厘,而造成的差錯竟相距千里。有時會因微小的失誤,而造成極大的錯誤。
7、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釋義:君子始終勤奮努力,晚上戒懼反省;如此,即便碰到危險也能免于災難。
8、樂天知命,故不憂。
釋義:樂觀、快樂的面對天命,就不會有什么憂愁。因此,我們理應時刻保持樂觀,以豁達心胸去迎接人與事。
9、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釋義:日月順應天道能夠恒久的照耀,四季變化能夠使得萬物恒久生長,圣人長久的遵守其道,天下就能遵從教化而形成美俗
10、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釋義:沒有平地不變成山坡的,沒有去了而不回來的,在艱難困苦中應堅守純正,必然會有好的結果。
11、中行無咎
中行,指中正,行中道。無咎是指沒有災禍。《易經》告訴我們,凡事要行得正坐得直,不要走極端,也不能不及,這樣人生才沒有災禍。這與孔子的“過猶不及”和朱熹的“不偏不倚”有異曲同工之妙。
12、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易經》強調變通。《易經》認為,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說明在面臨不能發展的局面時,必須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在人生哲學上,易經告訴我們,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權衡利弊靈活變通,就能獲得長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