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歷法:探索古代時間的神秘度量

在過去的世紀之中,影響人類認知歷史的很多文明已經淡出了歷史的舞臺。然而,有一種文明的遺產,卻依然能讓人們因其神秘而產生無盡的想象,以至于人能夠在其中探索出不甘寂寞的歷史秘密。那就是已經消失的瑪雅文明,尤其是他們的神秘歷法。

歷法,看似是對時間的劃分和度量,實則是人類對自然界執行規律的理解和概念的抽象。歲月流轉,歷史的車輪在時間的長河中翻滾,置身于日月星辰之中的人類,在向自然發問的過程中,意識到了時間的存在。憑借著對日夜更替,四季輪回以及月缺月圓的感知,人類開始試圖理解這種自然現象,進而發明了用于度量時間的工具——歷法。

瑪雅歷法中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們的長數歷法,其本質上是一種陽歷,以日為基礎單位。精準的計算方式使得我們傾倒,瑪雅人以20天作為一個基本的迴圈單位,稱為一個"基昆",這與我們現在使用的十進位制的天文數位型系大為不同。瑪雅人將18個“基昆”,即360天,作為一年,也就是他們所說的“哈布”。這種計算方式是何等的精巧和細膩。盡管看似荒謬,但換一個角度,這種穩定性和規律性極強的計算方式,實際上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理解和解釋自然世界的方式。

在瑪雅歷法中,有另一種復雜的計算方式,那就是所謂的“圖書館歷法”。這種歷法以260天為一個迴圈,將13和20的最小公倍數作為260天的基礎單位,將時間切分得細膩而深入。260的含義使得我們迷惑,是日照時間的周年變化,還是孕育的周期,或者別的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瑪雅的“圖書館歷法”進一步證明了他們對時間的局限性和復雜性的深入理解。

歷史是一首長詩,帶著悠久的回響。瑪雅歷法歷經千年的沉淀,被人們在古舊的神廟、石碑和傳世文獻中發現,借此我們能夠一窺這個遙遠的先人們是如何在觀察和研究自然現象中,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時間、記錄歷史,以及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時間度量系統。

瑪雅歷法的神秘,不僅僅在于它的復雜度量方法和對天文現象的精準記錄,而且在于瑪雅人對時間的理解。在他們看來,時間并不僅僅是一種線性的前進方式,而是有周期性的。這種周期性的觀念未必符合現代物理學的觀念,但它卻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那些古代文明對于自然現象的解讀,開啟了我們理解時間、理解歷史的新的視角。

然而,無論是長計歷法還是“圖書館”歷法,都存在著一個公共的時間節點,那就是所謂的"創世紀"的時間。當這兩種歷法的時間節點同時歸零的時候,他們認為那就是世界的終結和再生之時。這背后的觀念,無疑是對時間和歷史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就如同他們的歷法那樣,顯得超然而與眾不同。

總而言之,瑪雅歷法是一個既神秘又復雜的時間度量系統。盡管我們無法完全理解這其中的奧秘,但是通過瑪雅歷法,我們可以窺見古代人對時間的理解和創新,以及他們對時間和歷史的深邃見解。對于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來說,瑪雅歷法如同一個時間的鑰匙,可以解開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秘密,使我們更好的認知時間,理解歷史。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