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之道與地球自轉的關系

圖片源自Pixabay

很久沒寫文了,但學習是一天都沒落下,學著學著就落進傳統文化的坑里了。哲學三大問題,我是誰,從哪來,要到哪去?那我們中國文化的獨特性是什么?這個獨特性又來自哪里?

個人覺得中華文化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道家,儒家是孔子兩千多年前發明的,佛教則是來自南亞,算舶來品。我們常說黃老之治,順其自然,道法自然,這個“黃”是指黃帝,“老”是老子,黃帝是五千年前的人物,我們的人文始祖就是道家的。

道家文化有一個核心概念是陰陽觀,萬事萬物皆可分陰陽,而人只有陰陽平衡了才會健康。那我們祖先的陰陽觀又源自哪里呢?這個陰陽觀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生活實踐中發現的。生命生活在地球表面,就會受到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的影響,有的生命晝出夜伏,有的生命晝伏夜出。我們的祖先就思考,人為什么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呢?哦,原來是因為太陽,白天太陽出來,釋放光和熱,世間充滿陽氣,夜晚太陽下山,陽氣減少,陰氣充足。

為了測量一天當中陰陽二氣的變化,通過立竿測影發現一日當中竿影的長短是周期性變化的,日出日落時影子長,陽光能量低,但中間有一刻影子最短,陽光最強,這一刻就是正午。根據立竿測影的原理祖先發明了日晷和圭表,通過太陽在空間上的變化測量出了時間的變化,所以古人管時間叫“光陰”。

古人還進一步辯證性的思考一天中的陰陽變化,白天為陽,這陽又分為陽中之陽與陽中之陰,哪個時段是陽中之陽呢?不是溫度更高的下午,而是上午,上午陽氣是上升的,下午陽氣是下降的,看的是趨勢。同樣夜晚的陰又可以分為陰中之陰與陰中之陽,上半夜陰氣加重,是為陰中之陰;下半夜則離日出越來越近,陽氣開始增加,是為陰中之陽。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那一刻就是正午,以前叫午時,古代處決犯人就選這一刻,用最盛的陽氣把罪犯的陰氣洗刷走。陰氣最盛的時間叫子夜,與正午相對稱。

道家睡覺講要睡子午覺,也就是子覺與午覺。這兩個時間正是陰陽二氣由盛而衰,相互轉換的時候,人應該通過睡覺平穩渡過,以免增加身體隱患。但在現代社會太多人做不到這點了,上半夜陰中之陰的時候還要去夜跑,額外消耗自身陽氣,所以猝死的新聞不少見。當然,西醫似乎是不認同這點的,我看丁某園有篇科普文就說一天當中只要睡覺總時間夠8小時就行了,各位可以試試,早睡早起的8小時與晚睡晚起的8小時狀態是否一樣。

這里就簡單講講陰陽二氣論的起源,沒有那么神秘,但由此衍生的中華傳統卻妙用無窮,這個有機會再聊。

文:微智先峰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