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開運:春雷乍動,福運秘籍奉上!
圖片源自Pixabay
2025年3月5日,農曆二月初六,節氣“驚蟄”至。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古稱“啟蟄”,位列二十四節氣之三,標志著仲春時節的啟幕。“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時陽氣升騰,春雷乍響,蟄伏一冬的蟲蛇破土,草木萌動,天地間一派生機勃發之象。
古人以“驚蟄三候”描摹自然律動: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春雷如天鼓,喚醒沉睡的不僅是蟲蟻,更有人間對豐收與安康的祈愿。正是這聲春雷,為農耕拉開序幕,也為民間開運習俗注入獨特的韻味。
話說我國有些地區民間會流傳一句俗話:“驚蟄過好順一年”。那么如何在春雷響徹之際,借天地之力開啟福運?本文,米就帶各位雷門易讀者深入探尋一下。
驚蟄民俗
祭白虎
在玄學理論中,白虎為“口舌是非之神”,古人云若在驚蟄那天白虎出山覓食,易引發爭端。因此,像是廣東、福建等南方地區仍保留“祭白虎”之俗:
以黃紙剪成獠牙白虎像,祭拜時以豬血涂抹其口,再以肥肉塞之,寓意“封虎口、斷是非”。此俗暗含“以柔克剛”的智慧——用油水喂飽白虎,使其無暇傷人,實為化解人際紛爭的隱喻。
整體來看,建議大家在驚蟄當日注意人際溝通、收斂脾氣、盡量少與人發生沖突,能和和氣氣度過就可以了。
打小人
“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冇得抖!”驚蟄日,中國香港以及廣東部分地區容易見到婦人用鞋底拍打紙人,并配合念咒的舉動,認為有驅趕霉運的效果。
這個習俗實際上源于古人熏艾驅蟲的儀式,后演變為清除生活中“小人作祟”的意象,話說這個儀式倒也蠻解壓的,可算作一種宣泄自身淤堵負能量的方式,并以“破舊立新”之心迎接春日。
蒙鼓皮
《周禮》載:“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 古人認為驚蟄日雷神擊天鼓,人間亦需蒙新鼓皮以應和。鼓聲如雷,既震懾邪祟,亦喚醒眾生勤勉之心,寓意“順應天時,事半功倍”。
驚蟄開運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依托于驚蟄的內涵與節氣特色,有哪些日常能用到的開運方法。
吃梨子
驚蟄吃梨,是許多地方流傳已久的習俗。梨與 “離” 諧音,在驚蟄這個特殊的日子吃梨,寓意著遠離病痛、煩惱,讓霉運 “離” 我們而去;從開運的角度看,吃梨就像是為身體和運勢做了一次清潔,將不好的東西都 “梨” 開。(諧音梗上大分)
而且本身梨水分充足、清甜潤肺,也是適合在有燥氣的驚蟄前后吃一吃的。
話說吃梨的時候也存在細分的講究:如果想要增強學業運、事業運,可以選擇吃上窄下寬的鴨梨,寓意著知識豐富、學業有成,更代表著能承擔“壓力”,利于提高自身競爭性;如果更想要促進家庭運、人緣、情感運,可以吃形狀圓圓的梨,比如雪梨,有圓滿、家庭和睦的美好寓意,利于增加自身圓融的一面。
凈化身心
驚蟄日,有條件的可以在洗澡時使用帶海鹽的沐浴產品,以祛除冬日積寒,凈化周身磁場。古人視鹽其為“驅晦圣物”,尤其近期自覺運勢低迷、情緒不振作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當然了,若無條件,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淡鹽水擦拭一下門窗地板,或者灑掃庭院,亦有凈化之效。
驚蟄日前后,春雷滾滾震動地氣,此時宜登山、散步,若白天有陽光,也可脫掉鞋子站在草地上踩一踩,真真正正“接接地氣”,可疏通經絡,體驗到大自然給與的最直接包容的能量。
(赤腳接地氣一定要在白天+晴天,在自身被允許如此做的情況下為之,并謹防昆蟲叮咬、注意安全。)
ps:有條件者,亦可在驚蟄之日用艾條熏一熏房間四角,或者衣柜、床底等陰暗的角角落落處。這個習俗源自福建、廣東等地“熏蟲蟻”傳統,兼有殺菌防病之效。
驚蟄養生
驚蟄時節,氣候整體仍偏涼,寒邪易侵右下側,此時結合天時地氣調整養生策略,會對身體很有幫助。
首先,驚蟄前后易致肝氣郁結,有些人也會出現頭目眩暈、肢體麻木等肝血不足之象。敏感內向或者脾氣火爆之人,這陣子受情志波動影響偏大,需特別注重疏肝理氣;
此時節氣溫有回升之態,伴隨濕氣漸重,導致人們容易出現 "春困" 現象。建議大家一要注意夜間睡眠質量,二可通過飲食調理與適度運動,改善白天困倦乏力的身心狀態。
(這陣子春困很正常,導致學習、上班的勁頭不足,自身無需過度擔憂和自責,師生、同事間也要相互理解和體諒哦。)
驚蟄前后晝夜溫差仍比較大,需注意 "春捂",重點保護肩頸、腰腹等部位,防止陽氣外泄。同時添減衣物不要過猛,以免感冒。
前面說了驚蟄適合吃梨,當普通水果直接吃可以,也可用梨榨汁飲用,或者與銀耳、枸杞同煲,則為滋陰佳品、潤肺止咳。
驚蟄時分容易肝氣不舒,易導致脾土也受到影響。所以飲食上也宜食小米粥、山藥粥等來養一養脾胃,酸的辣的少吃。
驚蟄前后的運動,以太極拳、八段錦最為適宜,或者做做瑜伽等拉伸項目。習慣晨練的朋友也可在清晨空氣清新之處、面向東方深呼吸。忌劇烈運動大汗淋漓,以免耗散初生陽氣。
整體看,驚蟄養生仍需以“護肝養肝”為核心,通過飲食調理、適度運動與情志疏導等綜合手段來保養自身,千萬要重視自己心情的調整;記得及時察覺消極負面的想法,不要被它們帶偏,多做冥想、多聽竹笛、木琴等木音音樂都是很好的平復情緒之法。
文:雷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