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墳祭祖的別樣民俗

北方的一些地區,對上墳祭祖這個民俗傳統很重視。他們上墳祭祖的頻率非常高,幾乎是每個節日前后都要去上墳,諸如春節,元宵節,二月二,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臘八節、小年等。另外一年中則還有兩個是專門上墳祭祖的日子,那就是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而清明節的上墳祭祖,更有其特殊之處。

相傳,在平時的節日上墳,一般都是家中的男性家長去;而過年之后的上墳祭祖,則是要由男性家長帶上家中所有的男性,不論老幼一同前去。

但清明節的上墳卻又與這些更有不同,這一次幾乎是傾家而出。尤其是那些有新過門的媳婦,新生孩子的人家,是一定要在這年的清明節,帶上新人一起去上墳的。首先表明認祖歸宗,其次也是告慰先人:家里又添新人了!有新人上墳的話,鞭炮放的格外多,也分外的響亮,之后在裊裊香煙中,這些新人在墳前磕頭行禮,小孩子則讓大人抱著一起行禮,口中還要念著“父親(祖父),兒媳(孫媳)給您行禮啦!"(這個稱呼隨著先人的輩分而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去上墳祭祖的新媳婦或者新生兒的身上,要有喜慶的衣飾,最少要穿著一件紅衣服,一為報喜讓先人們看到家里添人入口;二為辟邪,不讓周遭的孤魂野鬼所侵。而就是這些喜慶的色彩,讓清明節的上墳祭祖平添了幾分不同的意味,更多了生命延續的特征。

之所以清明節的上墳祭祖和平時不一樣的隆重,源于春天萬物復蘇的特性。俗話說“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草木秋冬枯萎,春天又發芽;人死雖不能復生,但看著后代兒孫繁衍生息,先人們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上墳祭祖儀式之過后,還要為墳頭添土修整,以便應對即將到來的雨季,也向眾人昭示,這家后繼有人。逝者已去,孝心永在,清明節又要到了,你會用什么方式表達你的孝心呢?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