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養生開運習俗

2012年11月7日為立冬節氣,表示冬季已經開始了,此時萬物收藏,天氣漸冷。在古代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非常受重視,通常在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同時根據中醫「天人相應」之理,民間也一向有補冬的習俗,藉進補恢復元氣,溫養五臟,預防疾病,如此才能安度寒冬,為來年打下良好基礎。一起來看看,立冬時節民間都有哪些養生和開運習俗。

一、帝王迎冬

古代很重視立冬這個日子,作為十月的大節,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立冬這天,皇帝要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 迎接冬氣。迎冬的儀式非常隆重,皇帝要在立冬前三天就開始齋戒,以表誠意。因為冬季對應五行中的水,其方位為北,所以要去京城的北郊迎接冬氣。迎冬之后,還要舉行表彰為國捐軀的烈士,撫恤其家屬的活動,以告慰逝者在天之靈。并賜群臣冬衣,賜孤寡之人衣物、食品等。希望通過這些活動感動上蒼,賜福天下。

二、溫補養生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御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補冬進補的藥材,分成補氣、補血、補腎等類,對于久病體弱的人,宜選平補食品,如雞湯、四神湯。常見的羊肉爐、姜母鴨、藥燉排骨、麻油雞、燒酒雞等,有助血液迴圈,但非人人適合,體質燥熱或過虛者,不宜大補;另外,兒童食用進補藥膳時,分量需減半,最好請教中醫師或合格的中藥鋪拿捏藥材分量。

在各式滋補藥膳中,雞湯是四季皆宜的營養補品,由于雞肉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活血調經,對勞累、消瘦、久病體虛、產婦補養等,效益都很顯著。

三、吃餃子開運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勞動了一年的人們,正可利用立冬這一天休息一下,順便改善一下生活。民間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南方,立冬時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而在北方則有吃餃子的習俗,因為餃子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在秋冬交替的時節里,一定要吃餃子,以表示一冬都會有好運。而且民間還有“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意思就是天冷了,露在外邊的耳朵容易被凍傷,所以吃外形與耳朵相似的餃子,有以形補形的作用,寓意冬天耳朵不怕凍了。

四、喝雞湯開運

立冬應增強自己的健康運,有好元氣、好氣色才能招來桃花及財富!建議不妨飲用雞湯來調養身體,喝雞湯時,應保持愉快心情,細細品味,讓身體充分吸收雞湯精華,活力充沛。

分享:          

更多